阅读历史 |

第115章(1 / 11)

加入书签

林小风面色凝重起来:“臣之所以命名为电话,意在彰显穿越者的荣耀,望历史铭记,林小风将成为电话这一伟大发明的鼻祖。将来子孙后代如有困难,仅凭电话鼻祖这一名号也可保衣食无忧。殿下如今或许未能预见其深远影响。”说着,他从袖口中取出一张写满了字迹与草图的炭笔稿纸,上面详尽阐述了电话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式,甚至还绘制了一幅简易拨盘电话示意图。

李德贤接过那张图纸,对照实物看着上面纷繁复杂的图案以及两个杯子之间的绳索连线,愈发感到迷惑,但他没有继续追问,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将图纸收好,答应道:“好吧,我会记住的。”随后提及灾民生活的艰辛问题:“最近灾民们的饮食条件恶劣,劳动强度极大,鸡鸣破晓就开始劳作直至深夜方休,长久下去恐有意外发生,是否应当召集商人们要求他们增加灾民的休息时间?”

林小风闻听此言,脸色骤变,意识到自己对商人们苛待灾民之事疏忽已久,亟需调整策略。“此事我已留意许久,今日务必集结所有商人,勒令他们改善工人待遇,严格执行上下工时间,每七日至少保证一天的休息日。”他又请求李德贤代为了解工人的真实诉求,李德贤嘟囔着:“每七天才休息一天,比我们这些跑腿的记者还要‘奢侈’,他们还有垫子睡、有女子陪伴、有鸡蛋汤喝。”虽然嘴上抱怨,但他还是准备离去处理事务。

林小风急忙留住李德贤:“殿下请稍留片刻,尚有一些未决之事需要商议。现下诸多工程均已启动,急需派遣记者前往其他两府宣传长江模式,倘若只有我们长江府救灾成效显著,一旦消息传开,其他两府的灾民必定纷纷涌入,长江之地狭小,恐怕难以承受更多流民涌入的压力。故此,请殿下安排记者传播这一治理方案。”李德贤点头同意,承诺尽快办理相关事宜。

·························································

城郭之外,工地如烈火烹油般热闹非凡,林小风大人果断开恩,将大片荒芜之地划拨出来,着手建造起了一排排宿舍,为的是妥善安顿那些因灾祸流离失所的百姓。这些建筑群被划分成了【祥和家园】、【明日嘉园】与【文明小区】三个区域,这三个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名字,无不是林小风大人的深思熟虑之作,寓含着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怀。

城墙之外,那座风雨不倒的施粥棚依旧挺立,众多尚未得安置的灾黎们在此聚集,其中便有一位名叫王老六的老者,他是爱国教的虔诚信徒,年逾半百,黝黑的脸庞如同岁月雕刻的地图,瘦削的身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显得更为单薄。林小风大人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之后,次日教会解散,教主许下了让信众走向美好生活的誓言。而林大人言出必行,以雷霆手段荡涤贪腐,自此以后,粥棚中的稀粥日渐浓稠,并且增添了营养丰富的黄糜,香气四溢,引人垂涎。随着官府一声令下,在城外开始招募大量民工,一场浩大的建筑热潮随之掀起。无数熟悉的面孔换上了崭新的衣裳,他们满面春风地步入新建的木屋,而王老六身上的破旧裤子却已破烂不堪,薄到几乎能透过阳光,七八年来未曾添置新衣,相比之下更显凄凉。

如今,王老六的心中犹如波涛翻滚,因为他被列入了第三批即将入住新建木屋的灾民名单之中。城墙脚下,一位少年稳稳地站在木质高台上,手持喇叭,嗓音宏亮如铜钟敲响,他便是郑公子,平日里乐于助人,常带着鸡蛋等食物去粥棚救济灾民,他的出现总预示着一顿难得的美餐。当郑公子的声音响起,宣布每个人都有机会有序入住新房时,王老六内心激动不已,身体颤抖,仿佛此刻林大人的承诺即将兑现,自己也将由此踏上改变命运的道路。

终于轮到了王老六,他屏息凝神听着郑公子的话:“乡亲们,莫急躁,人人皆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是你们翻身的机会,只要按照秩序排队,一切都会有。”王老六心情澎湃,颤颤巍巍地向前挪步。

在书吏面前,他逐一报出了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以及擅长的手艺,只见书吏飞速地在一块木牌上刻字,并交给他作为凭证,随后指引他加入进城的队伍。守卫人员仔细核对过每块木牌后,人群井然有序地进入了城内。王老六战战兢兢地环顾四周,第一次走出熟悉的乡村土地,眼前是繁华都市的景象,让他感到既新奇又陌生。

不久后,王老六跟随队伍来到了一座奇特的建筑前,那里的烟囱不断喷吐着滚滚白烟,院落堆满了煤炭,屋顶挂着一面硕大的招牌,赫然写着四个醒目大字——【大众浴池】。面对此景,王老六疑惑不解,心中涌动不安。这时领队的小吏大声解释道:“大家安静排队,这里是澡堂子,衣物会有专人保管。”

王老六依言行事,依次登记领取木牌,随后被引领进了澡堂之内。他惊讶地发现浴室内部设施完备,众人按照指示脱去衣物放入格子架,挂起手中的木牌后步入浴室。对于王老六来说,上次洗澡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久远得无法追溯。此刻,他怀揣着新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