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章(2 / 6)

加入书签

林小风闻此严令,心头瞬息间涌起一股愤懑不平之气,犹如春雷炸裂于胸臆之间,他无法忍受的并非仅仅是未臻“爱民如子”这一崇高境界,而是因为这未能达到极致的瑕疵,竟成为其命运走向极刑的无情推手。面对这样的判决,他的内心犹如被巨石挤压的嫩芽,痛苦而顽强地挣扎着。

座下那些饱经风雨、深谙权谋之道的老臣们,尽管各自心中同样波澜翻滚,惊骇万分,但他们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眸中,却捕捉到了靖江帝此刻的表情——失望犹如滔滔江水,已至峰顶,滚滚而来,淹没了一切希望的火光,只留下一片冰寒刺骨的决绝。他们深知,此时任何辩解与质疑都将成为无用功,于是选择了沉默,任由那份压抑沉闷的气息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内蔓延开来,无声之处,仿佛能听见空气凝固的声音,比任何言辞都更具震撼力。

与此同时,李一豪的命运陡然急转直下,厂卫铁骑如雷霆万钧般将其拘捕,那一刻,他的世界瞬间天旋地转,仿若置身于一片黑暗无边的沼泽之中,惶恐不安,无助而迷茫。他瞪大了瞳孔如同受惊的小鹿,眼神中交织着困惑与愕然,难以置信眼前的厄运竟是如此猝不及防。嗓音在颤抖中竭力保持着最后一丝尊严,他向着端坐龙椅的靖江帝发出哀告:“陛下,微臣究竟犯下了何等滔天大罪,才遭此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话语间流露出的无辜与不解,如同破碎的瓷器散落在冰冷的地砖上,清脆而又令人痛惜。

靖江帝面容犹如寒冬腊月凝结的霜,巍然不动地坐落在龙椅那冰冷而威严的轮廓之中,他的脸庞如同雕刻般冷峻,没有丝毫的情绪流露。他并未将目光锁定在李一豪身上,而是缓缓移向大堂顶端悬挂的牌匾,那里,“公正无私”四个厚重的大字,在摇曳烛火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化作了尖锐的刀锋,刺痛了每一个在场者的眼睛。

厂卫的动作迅猛如雷霆万钧,瞬息之间就已把李一豪紧紧束缚,那动作之快,犹如疾风骤雨中的闪电,毫无预警地击中目标。李一豪的身躯在这一刹那间像是被晴天霹雳当头砸中,剧烈颤抖着,双臂因剧痛瞬间失去力量,无力地从两侧垂落,膝盖重重撞击在冰冷的地砖上,发出一声沉闷而震撼人心的巨响。此刻,厄运的阴影才真真切切地笼罩在他身上,他面如死灰,眼神里的光芒逐渐熄灭,只剩下无尽的绝望与恐惧交织其中。

他嘶哑却竭力喊出内心的冤屈,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却又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深邃的大海,激起短暂的涟漪后便归于沉寂,无人回应,只有回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凄凉。靖江帝则始终保持着一种深不可测的沉默,这沉默宛如千斤重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使他呼吸艰难,几乎窒息。

直至李一豪声泪俱下地提及那份先皇所赐予的免死铁券,企图以此为最后的救命稻草,靖江帝才终于打破这份令人窒息的静默。然而,当他开口质问时,话语中透露出的却是冰冷彻骨的讥诮与轻蔑。他冷笑一声,那笑声仿佛凝结成了寒冰,一字一句地道:“那免死铁券,乃是我父皇赋予你父亲的至高荣誉,你,又有什么资格胆敢擅自享用这等特权?”

李一豪闻此言,心头犹如被北风穿透的窗纸,那股冷冽直逼心扉,从足尖一路攀爬至天灵盖,瞬时让他沉浸于无垠的冰寒之中,无法自救。他面容之苍白,比之新雪更为洁净,额头上滚落的大颗汗珠晶莹剔透,宛如豆粒般纷纷跌落在地,伴随着一阵阵急促且近乎痴狂的磕头哀求声,其状若疯癫,不复平日里的傲骨英姿。此刻,他的衣衫已被泪水与汗水交融浸染,紧贴着肌肤,湿漉漉地黏附在身上,勾勒出一副凄楚无助的画卷。这一刻,他深深地领悟到,昔日自以为坚不可摧、足以保命的免死铁券,如今却变成了一副重逾千钧的枷锁,无情地将他推向了命运无底的深渊。

靖江帝的眼眸深邃如渊,仿佛凝结了无数个冬夜的冷漠与决绝,步步朝着李一豪逼近,每踏出一步,都如同铁匠挥锤烙印,在石板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皇权威严印记。他的话语犹如腊月里呼啸的北风,冰冷刺骨,一字一句皆掷地有声:“你手中紧握的所谓免死铁券,并非你私囊中的庇护符,今日的局面,即便是先皇再现人间,也无法扭转这已然铸就的命运洪流!”话音未落,一道刀光猝然划破沉寂,犹如夜空中疾驰而过的流星,迅猛又冷厉,转瞬之间便将李一豪的首级斩离身躯,那曾经威震四方、傲视群雄的身躯,在满是污浊的污水中摇曳倾覆。那一刀之下,曾属于他的荣耀、骄傲和权力,悉数化为乌有,尽数归于尘埃,只留下一地残破与苍凉。

靖江帝的威严并未因刚才那雷霆万钧的决断而有丝毫波动,他背对着满殿血腥,身躯犹如一尊不动明王,径直转向堂上那幅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的“正大光明”御匾。他的眼眸深深凝视着那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其中蕴含的锐气与坚毅如同破晓时分的

他厉声喝问,话语如滚滚惊雷炸响在殿堂之中:“普天之下,无论是微不足道的草芥,还是巍峨壮丽的山河,朕虽无法洞悉每一个细微角落,但百姓们的眼睛却会替朕洞察秋毫,分辨善恶。瞧今日这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