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二十八章 佘太君上香(1 / 2)

加入书签

“杨文广率领大军兵围龙庭,陛下和文武百官焦急万分,请浑天候赶紧过去,劝说杨文广带着军队撤出汴梁吧!”陈总管一口气,把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讲明白了。

穆桂英听完,却并没有马上按照皇帝的命令去办。她看了看手中的玉佩。这玉佩虽然是价值连城,堪称国宝级别。但这么一块玉佩,能换回杨金花的性命吗?

金花可是她的亲生女儿,她十月怀胎,又眼看着一天天长大,人才武功样样出色。好不容易养大了,却无缘无故被害死在皇宫大内。

杨文广为什么带兵进京、兵围龙庭?还不是为妹报仇、为杨家鸣不平?让我去劝他退兵,就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加上一块玉佩,我女儿的仇恨,就这么一笔勾销了?

“多谢陈总管来替我杨府揭去封条。至于劝杨文广退兵,情恕穆桂英难于从命!我家老太君身染重病,穆桂英要在床前侍奉,不能离府。对不起。陈总管请回吧!”

陈总管还想再说什么,穆桂英一挥手,杨家的大门又关上了。陈总管站在天波府门前发了一会儿呆,没办法,只好原路返回皇宫,去向皇帝汇报。

穆桂英带着吴金定、曾凤英、杜月英,来到杨府的大客厅。吴金定给杨家众人介绍曾凤英、杜月英。这两位都是杨文广的女人,也都是浑天候穆桂英的儿媳妇。

曾凤英、杜月英再次跪下给婆母大人磕头,穆桂英一手一个把人拉起来。左看右看,连连点头。从手腕上取下两只玉镯,给曾凤英、杜月英一人一只,算是见面礼。

吴金定说,我刚才听婆母大人说老太君重病卧床?我们去看看老人家吧?夫君最惦记的就是老祖宗。他命我回府之后,一定要替他给老祖宗磕头请安。

“金定,还是你懂事。嗯,你们两个也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去看老太君可以,我可要提醒你们,见了老祖宗,你们只能说皇宫陈总管揭了封条,绝对不能提文广领兵进京城,兵围皇宫之事!”

“为什么?老祖宗若是问起文广,我们怎么说?”

“老祖宗一辈子赤胆忠心保大宋,她丈夫和几个儿子都为国捐躯。她若是知道杨文广领兵包围了龙庭,还不得着急上火?老人家偌大的年纪,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刺激?”

“至于说,老太君问起文广。”

穆桂英还没想好怎么说,杨七娘在旁边接上话了,“你们就说文广半路上有事耽搁了,派你们三个先回家看望她老人家。文广随后便回。”

“对,就按照七娘的话讲。”

吴金定三女去见老太君,老太太看见三个重孙子媳妇,高兴地病都好了几分。原来躺着起不来,现在能起来了。问起她的心肝宝贝杨文广,吴金定就按照杨七娘所说的讲,文广公务缠身,得晚回来几天。

“文广儿为国操劳,因公废私,是我杨家的好儿郎!”老太君很是欣慰。问起西北的情况,吴金定三女如实讲述。

听说杨文广居然和吐蕃各部结盟,不仅平息了吐蕃和大宋的边界冲突,并且还率领吐蕃联军北伐西夏。从西夏收回了好几百里的土地、数座城池,一直打到了黄河岸边。

老太太一激动,穿上鞋下了地了。

“我文广小孙孙,不愧是杨家好男儿!桂英、七娘,陪老太太我去祠堂,给令公上柱香。把杨文广取得的成绩告诉令公,让他在天之灵也高兴高兴!”

老太君去祠堂给令公上香,这在杨家来说可是大事!以往都是过年,或者令公的祭日,佘太君才回去给亡夫上香。

今天不年不节的她也要去,那是老人家对杨文广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了,觉得有必要让杨家先人都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光宗耀祖!

天波杨府在祭祖、在庆祝。宫城上头,仁宗赵祯都快哭出来了。穆桂英拒绝劝杨文广撤兵!还有什么办法?赵祯问王钦若,封条已经揭了,穆桂英不来,我们该怎么办?

“陛下,穆桂英不来,我们可以请佘太君出面呀!据我所知,佘太君一向以国家大事为重、个人事情为轻。皇帝的旨意、朝廷的威严,肯定比杨金花的性命重要。”

“陛下再派有力之人前往天波府,只要能见到佘太君,把事情讲明白了。佘太君肯定会出面劝杨文广撤兵!”

“好!王卿之言甚和朕意。那就有劳王卿走这一趟吧?”

啊?王钦若差点儿没坐地下。“陛下,臣不能去呀!臣若去了,这件事就办不成了!”

“哦?这是为何?”

“当年臣作为朝廷特使,去西北调查好水川之战失败的原因,追究责任人。杨文广作为好水川失败的直接责任人,被臣将他的职务一撸到底。臣和杨家结的有怨。杨家人都恨老臣。我若去了,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那怎么办?怎么办?各位卿家,帮朕出个主意呀!仲淹,你足智多谋,又和杨文广交情深厚,朕说我该怎么办?哎,仲淹不如你去天波府,见一见佘太君?让她劝杨文广撤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