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四十二章 围城打援(1 / 2)

加入书签

92式步兵炮是日军武器装备中一种很优秀的武器,号称“一寸短,一寸险”。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种堪称“理想”的步兵营支援武器。

首先,其全重只有0.212吨,因此,在运输上的要求很低,没有车辆的情况下,未经训练的畜力或人力都可以拖曳前进。再加上其可以分解运输,对战区的道路状况要求几乎是降到了最低点。

其次,92式步兵炮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射角调整范围,灵活应用射角,尤其是据说可以达到80度以上的仰角。

所以,92式步兵炮几乎可以射击一切类型的目标:平射可以当加农炮用,足以对付土木工事和砖石工事,虽然炮弹初速低了点,但是打.打无防护车辆和装甲车还是威力足够的;

曲射又可以当榴弹炮用;大仰角射击时可以当迫击炮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别看92式步兵炮本身超轻,发射的炮弹可一点也不轻。

高爆弹重达3.8公斤,和一般的75毫米身管火炮及80毫米级别迫击炮的高爆弹是一个档次上的。这就赋予了92式步兵炮比较大的威力。

任何武器的使用都

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不是万能的。

如果鬼子修筑的是钢筋水泥的炮楼、碉堡,92步兵炮虽然可以直射,但是其初速度低,破坏力还是有限的。

但鬼子为了图快,也可能是材料不敷,或者就是欺负抗日武装没有重武器,在中国大地上修筑的据点大多是砖石、木料结构,甚至有不少是夯土构造。

在当地抗日武装的引领、配合下,陈天民率领直属连在七月六日突然出动,袭占屏朔镇后,打开了通向朔州的大门。

部队进展神速,一天一夜之间,连端四个小据点,于凌晨围攻朔州以西最重要的据点——张先镇。

作为朔州的西面屏障,张先镇据点有鬼子一个小队,伪军两百多人,防御设施也很坚固。但对于拥有九二步兵炮、八二迫击炮、掷弹筒、碎片弹的直属连来说,如果全力猛攻,其实也不难在一天之内便攻下。

但陈天民却另有打算。

直属连和本地游击队暂时没有割断据点至朔州的电话线,使敌人能够保持联络。

而炮轰、包围了据点,制造出声势震慑住据点守军,并给了据点敌人充分的求援联络时间后,陈天民才让

人切断电话线,亲率三个直属连和特战小队趁夜悄悄绕过据点,继续东进,埋伏在十几里外的公路两侧。

围点打援?是的,可以这么说。

朔州襟连大同,背倚忻州,是山西省的北大门。鬼子对此地区很重视,由精锐猪原联队驻防,而其司令部就设在朔州。

城内有鬼子四百多,伪军一千二百多,有坦克、装甲车和几十辆汽车。

这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但陈天民不太害怕,可也不愿冒然攻坚,他的计划是把敌人调动出来,争取在野外伏击歼灭其一部。

只要伏击成功,即便不能趁势攻占朔州,这一大群敌人也失去了继续出城进攻的能力。

直属连便可放心大胆地横扫周边乡镇,再创造出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抗战局面。

东进是陈天民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的军事行动,借助于军统和自身的情报力量,以及对朔州各抗日武装的联络,朔州周边的地形、地势,敌人的驻防情况,基本上都摸得一清二楚。

猪原联队有三千多人,看似兵力雄厚,但却分驻于朔州、平鲁、朔城、山阴等广大地区,除了各县城外,还有

保护大同铁路安全的任务。

这样一分薄,日军在各地的驻兵便显得很少。如果朔州不是要地,如果朔州不作为猪原联队的司令部,恐怕也就只有一个中队左右的鬼子驻守。

而日军敢于分散兵力于占领区,敢于以不足的兵力去对付打不尽、杀不绝的敌后武装,也有他的倚仗和战法,那就是机动能力。

凭借着铁路、公路,凭借着坦克、装甲车、汽车,日军可以迅速地从一个据点赶到另一个据点,或增援,或围击,使抗日武装难以在一个地方持久作战。

铁路、公路,是日军的血管,以后的战斗也将围绕着切断、破坏而进行。陈天民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东进抵近大同铁路,也正是在做着预先的准备。

陈天民在小帐篷内坐着,查看着地图,朔州的抗日武装原有数支,或几十人,或上百人。

比较共同的特点是装备差,不能与日军,甚至是伪军进行对抗,从三八年中旬朔州沦陷后至今,他们都少有作战,也少有战果。

陈天民率领特别独立加强营占领平朔镇后不久,便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