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8章 边镛,大明见闻录(2 / 8)

加入书签

纤夫闲着的时候,就爱听花边报纸,等下了工,就去听戏。

戏剧市场十分混乱。

有走南闯北说书的、有撂摊说相声的、有南来北往戏班子,在露天唱戏的、还有本地的戏园子。

各种唱腔、小调、荤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有精华有糟粕。

已经有文人开始呼吁,规范唱腔、小调。

边镛招来一个纤夫问话。

那纤夫可不畏惧达官显贵,这一年,他看到很多官老爷被押上了船支,押解去北方戍边去了。

“公子,您问完了话,这桌酒菜能赏给小的吗?”纤夫打个哈哈。

边镛没想到,这纤夫胆子这么大,也不计较“成。”

“谢公子。”

纤夫看着桌上的酒肉流口水“公子您问。”

“您这一天能赚多少钱呀?”

边镛一问,纤夫顿时变了脸,一副怕边镛抢活计似的。

扈从看不下去了“我家公子是圣上派来的天使,去安南传旨的,不会跟你抢活儿的。”

纤夫松了口气“不瞒公子,我们这些纤夫没啥本事,就一把子力气,以前一年到头,养家糊口都难。”

“今年圣上皇恩,商旅发达,我们这些小民也有口饭吃。”

“不瞒公子,我们纤夫不是跑单帮的,上面是谁我也不清楚,反正十天一结账,两个月能赚一两银子。”

“再加上我家的土地,院子里的自家桑树,我娘和媳妇纺布,赚得肯定比去年多。”

纤夫脸上露出笑容。

边镛不嫌他说得啰嗦,反而问“两个月才赚一两银子?”

“公子,小人们的生活自然不敢和您比的。”纤夫看着桌上的饭菜,吞了口口水。

就这桌饭菜,花了边镛一两二钱银子。

纤夫一辈子也舍不得吃这么一顿。

“一两银子已经很多了,我和媳妇商量着再要个娃。”纤夫眼睛不停往菜上看。

一个月半两银子,在此时的大明已经算高收入群体了。

五两银子,够一家五口一年吃穿用度。

“你说了去年不好,前年怎么样?”

一提前年。

纤夫叹了口气“前年我家饿死了两个娃……若前年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能赚这么多银子,打死我都不会信的。”

前年是景泰七年。

那时候湖广满目疮痍,一片狼藉。

才一年过去,流民尚在安置,叛乱逐渐平息,但湖北已经出现欣欣向荣之景。

“若我家两个娃能熬过去多好呀。”

纤夫抽噎道“只是不知道,好日子能过多久。”

边镛觉得眼睛发酸,他有三个儿女,有三个夭折的,他知道儿女去世是什么滋味。

他给纤夫倒了杯酒“来,共饮此杯。”

纤夫抹了把眼泪,将酒一饮而尽。

“好日子才刚刚开始。”边镛斩钉截铁。

纤夫讶然,放下酒盅,问旁边的扈从“圣上是谁我知道,天使是啥意思?”

“不许胡说!”

扈从虎着脸给他解释天使的意思。

纤夫竟跪拜在地上“您能见到皇帝爷爷?”

边镛要扶他起来。

“求您告诉皇帝爷爷,不要收回我们的好日子!”纤夫不停磕头。

“本官会转告陛下的。”

边镛让他起来,问他为何这样说?

“若非圣上撤了钞关,商贸怎么会繁荣呢?”纤夫也不是一门心思做活的,他们也有思想,也有盼望。

“陛下撤了钞关,只是今年、明年不征商旅税而已。”

边镛想告诉他,湖北繁荣,和北方大肆建造城池有关系,等北方建造停下来,自然就不再繁荣了。

“只要皇帝爷爷不封河,小人们就有口饭吃。”

纤夫笑道“就算这条河繁荣两年,小人也能赚够了钱,就能生两个娃。”

“等过两年,我儿子就能和我一起当纤夫了,我们就能赚两分钱。”

“我爹就不用在地里挨累了,我娘也不用纺布了,爹娘安享晚年了,我也尽尽孝心。”

“再过几年,老二也能帮着家里了,攒两年,先给老大娶媳妇,余下的钱给老三当嫁妆。”

“这日子就一天天的好哩。”

他笑容纯真却灿烂,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景。

边镛却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百姓太容易满足了。

中枢做的太少了。

正聊着呢。

扈从来禀报,说年督抚回来了,请他过府一叙。

边镛便将酒菜送给纤夫,骑着快马,来到督抚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