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5章 技术人才(1 / 2)

加入书签

世家们猜得没错,接下来的时间,萧七月接见了不少有一技之长的人。

不管是书生,还是匠人,只要是有真本事的,他都不吝惜自己的时间。

给外面的信号就是,现在的读书人还不如会奇淫技巧的。

这也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办法。

萧七月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

而是此时他更需要懂技术的。

这天,萧七月一共见了两个书生 。

一个是之前招贤考那位擅长治水的。

书生姓牛,开封人士,父亲是当地一个小主簿。

开封长年受水患影响,他父亲便经常被派去负责河道的修缮。

牛书生从小耳濡目染,对治理水患颇有心得。

因为知道自己已经被录取,一进萧府,他的脸上就一直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他也知道自己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特长。

所以听到萧七月让他详细介绍治水经验时,他便语带激动的回道:

“学生长年在黄河沿岸观察,发现黄河之所以每年泛滥,全在泥沙难排。”

河中的泥沙积年累月,河道越来越高,水患越来越大,只要解决了泥沙堆积问题,水患可解!”

萧七月听后微笑点头。

“看你如此自信,想来是找到解决方法?”

萧七月的问题全挠到了牛书生的痒处,他立刻兴奋的点头。

“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是想了很久,经过多次勘察,发现以往治河,朝廷只顾治理河之下游。”

“然河之泥沙,皆产自河之上中游。故学生认为,治理水患,还需统筹兼顾,上中下游一起解决才是治本之策。”

萧七月赞同的点头。

“还有吗?”

牛书生刚表述完,看到萧七月鼓励的眼神,又接着道:“学生觉得,现在治沙依靠人力排运,此举费时费力。”

萧七月来了兴趣。

“那你觉得如何做才能省时省力?”

牛书生一笑,早就胸有成竹的回道:“泥沙因水冲击而来,那我们就可以让水冲击而去,学生有一计,可束水冲沙。”

说到这里,萧七月已经非常满意的看着他。

黄河水患在此时每隔几年都要发生一次。

每次发生,对沿岸百姓们的生活都会造成巨大影响。

本来百姓的收成就少,天灾人祸之下,能剩多少余粮?

所以萧七月在看到牛书生的试卷时,才会显得那么重视。

然治水之事并非儿戏,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

萧七月听了牛书生的计策后,只叫他入职后好好上班,他会择期探讨治水之事。

一旦时机成熟,他将全权负责。

牛书生欣喜的应是。

萧七月这才接见了第二个书生。

第二个书生是杨家的人。

虽然是世家,但这位杨书生却是最不起眼的旁支。

此次世家为了将自家子侄推入萧七月的法眼,也是下了苦功夫。

他们几乎将自家能认字的都叫来了。

杨书生名为杨平,虽说是世家。

但他却算真正的寒门。

杨家是大家族,主家还算势大,但旁支基本已经没有什么产业。

杨平家里更是如此。

若是在普通人家,他连吃饭都成问题。

还好依存杨家,有着几代人的血亲关系,族里勉强让他上了两年族学。

杨平也是争气,两年中,他认识了不少字。

可惜好景不长,他的父亲在一次帮家族打理家业的时候,途中遇到了山匪。

当时他挺身而出,带着其他几个族人和护卫与山匪死战。

最后货物保住了,但他自己也受了重伤。

拉回杨家后不久,便撒手人寰。

从此留下杨平母子。

没了男人的庇佑,即便是在世家大族,日子过得也很是不好。

杨平只能离开族学,跟母亲一起学耕作。

母子两人在家族分给的一亩三分地上活了下来。

杨平年长一些后,便走起了父亲的老路,长期帮忙打理杨家外面的产业。

可以说,这些年哪里危险,族里就会派他去哪里。

反正他们孤儿寡母的,也没人为他们出头。

这次他能到柳家院子接受萧七月的考核,其实是沾了杨家家主的光。

当时杨家家主带了三个亲儿子,七八个其他子侄。

杨平作为车夫,也跟着他们一起进了院子。

因为他也算得上一个杨家人。

所以柳家没有让他跟着下人去院外等候。

杨平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