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3章 管家手段(1 / 2)

加入书签

内阁阁老刘宋终究还是没能撼动世家大族的利益。

他安排出头的御史最终也是以发配边疆而草草收尾。

当初林父猜测的不错,如果这次是由林之贤向朝廷参王家霸占百姓田地的事,现在被发配边疆的就是他了。

而且林家也会跟着倒霉。

皇帝很愤怒,但他也很无奈,自己找出的刀被世家轻易打掉,他有气无处发,只能拿王家的旁支王伦撒气。

王伦本来以为祭出一个侄子给林之贤出气,他家的事就算了了,没想到他也成了王家祭出的一颗棋子。

这些猫腻张大丫和萧静雅自然不知道,她们只觉得朝廷还是很好的,王伦这么大的人物犯了事,不同样也被朝廷捉拿了吗?

萧七月虽然不知道具体内幕,但他只听林之贤这么一说,就知道世家圈地的事被无限期搁置下来了。

不过他身不在朝堂,这些事离他也太远,他还没蠢到以卵击石,为民请命的地步。

所以只能一笑置之。

林之贤看到他那个“你懂的”眼神,心里不禁暗叹萧七月的敏锐。

看来自己的猜测没错,萧七月这人真是很厉害呀,这么厉害的一个人,且又心存善念,如果他进朝堂的话,说不定能为老百姓作出一番大的作为。

想到此处,他的心里又默念了一次可惜。

他想不通父亲为什么会派人来找萧七月的麻烦,就算是政见不合,有必要因为他认识自己,反应就这么激烈吗?

不过这种抱怨在那个御史被发配以后,变得淡了许多。

都说老人吃过的盐比他们年轻人吃过的饭都多。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当初父亲反应那么激烈,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因为上面的斗争本来就很激烈,稍微哪里有点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好在无论是他,还是现在的萧七月,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他们没有必要去为这些事费尽心力。

至少在目前的安泰县,他们的生活不都很好吗?

占城稻出来了,推广后这个功劳跑到哪里,都不会少了他们的份。

就是不知道萧七月在不在乎这个功劳了。

萧七月当然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说服萧大娘,然后出去闯荡。

虽然说现在外面很乱,但又没有乱到出不去的境地,安泰县本来就是边疆小县,如果真是乱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谁也跑不了。

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先行一步,找个大点的城市安家落户,哪怕最后没赚什么钱,生命安全总是能保障的。

萧大娘考虑不周萧七月也不能怪她,毕竟当初萧老爷告诉她的就是离核心城市越远越好。

当时萧老爷可没有将战乱考虑在内。

接下来的几天,萧大寿组织着下人们抢收稻谷。

他对农事很熟悉,萧七月种的占城稻又不算多,他生怕放跑了一粒。

这些可都是粮食双倍增长的保障。

看着年老的萧大寿忙里忙外,萧七月担心他忙出个好歹来,还专门派了一个下人看着他,重活累活都不让他亲自上手。

从这一点来看,萧七月真是一个很好的主子。

另外两个已经荣养的老仆人常常背地里夸奖他。

收完稻谷以后,正常耕种的一波又要开始了。

萧大寿又组织下人们进行新一轮播种。

由于前不久才打发了不少下人,一时间萧家还出现了人工短缺的现象,萧大寿不得不前来请示萧七月雇佣短工。

萧七月当然应允了,叫刘嫂组织人到庄里寻找。

没两天,一些听到消息的便堵往了萧七月家的大门。

没办法,去年的收成总体不行,特别是新田庄以外的地方,那些才安定下来的流民们也想找个外面的活计。

让萧七月意外的是,来求上门的还有之前他冷处理的那些萧家佃户,就是那些一直抗着萧七月压力不参与水车计划的人。

张大丫听到还有这些人前来找短工的活计,很是不乐意的道:“他们还有脸来,当初我们造水车的时候,就数那几个人闹得最凶。”

萧大寿心好,为他们辩解了两句,“少奶奶,这些佃户是可恶,但他们也可怜,当初他们之所以不敢帮少爷,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地,都是佃萧全福的,所以……”

所以命脉掌握在萧全福的手里,不像一些有自己地的佃户,可以多一点自主权。

张大丫一听原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很显然,现在那些家伙肯定连地都没有了,萧七月之前说过的,自家的地不会再佃给他们。

人总是要活着的,本来他们去年就没了收入,现在萧全福倒台了,他们连活着的资本都没有了。

就算张大丫再恼他们,心里也是善良的,所以她无奈的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