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章 肥料(1 / 2)

加入书签

两位侠女不用考虑吃喝拉撒,她们为了帮助别人可以自己忍着挨饿。

但萧七月不行,他还得考虑一大家子的生计问题。

换稻种自然不是只为了帮助杨秀才。

虽然萧七月没有趁机杀他的价,但要稻种本身却也是他想要的。

掌柜的不知道这种稻子的重要性不在于它的产量,而在于它的属性。

占城稻是占城那边传过来的,那边的人还处于比大盛朝更加粗放的种植时期。

把稻种一撒就不管的种植方式。

物竞天择,那些稻米为了生存下去,慢慢的就长成了耐旱的样子。

几代下来,它们的种子就更加耐旱。

要是平时,它也许还显示不出优势来,但现在整个大盛都处于干旱状态。

偶尔下雨也如同前几天一样,淅淅沥沥的一点,根本解不了稻米的渴。

没有雨水的跟进,前期影响稻米的成长,后期影响稻米的灌浆。

占城稻则不受这些影响,它们的祖先已经是经受这些问题后留下来的。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这占城属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这里的稻米成长得比较早,其他地方的稻米还没开始种,这里的稻米就已经成熟了。

所以如果把它们和安泰的稻米结合起来,你就发现本来每年只有一次的耕种变成了两次。

也就是两季稻了,你白得了一次收入。

当然,萧七月知道未来还有三季稻的。

不过他们这里不行,气候方面就达不到要求。

这里的人连两季稻都不知道。

故这个稻种真的很重要。

拿到了稻种,萧七月才想起土地的肥力问题。

然后他惊奇的发现整个新田庄居然没有一个茅房。

这个问题之前他只是觉得有些有伤风化,毕竟大家都躲在自家屋后的树林里或者田里解决,偶尔碰到也会尴尬。

只是来到这里之后,萧七月也学会了找碰不到人的地方。

而且都是到自家地里,第二天肯定你就找不到了,所以也慢慢适应了下来。

但现在有了新稻种,他不得不考虑起肥力问题。

新田庄很穷,除了萧全福家有牛以外,其他庄民耕地都靠人力拉犁。

家里没有牲口,自然也没有粪肥。

两季稻需要的肥力就显得不够了。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除了让出一天给张大丫带着陈文佳去山上采药以外,其他时间他就指挥着众人到菜地旁边挖茅房。

张大丫对萧七月的这个行为有些不解。

她觉得找个隐秘的地方解决,第二天那里就干干净净的不好吗?

为什么还要专门挖个坑把它们收集起来?

臭臭的气味可不好闻。

陈文佳倒是知道萧七月是为了肥料。

不过她也不理解为什么萧七月硬要建茅房收集肥料。

她觉得这有些得不偿失。

毕竟现在种地的肥料都是可有可无的,靠人也产出不了多少。

反正哪家都一样,几口人的产出供应不上土地需求,还不如靠天吃饭。

萧七月可不是这么想的。

人虽然产出不了多少,但肥料却是可以靠发酵得来的,往茅房里扔点稻草,到时候再放点水,肥料就可以多出不少。

不过如果粪肥不够的话,肥力肯定也会受影响。

但有总比没有好不是吗?

为了建好这个茅房,萧七月对整个后山做了一个详细的规划。

首先是茅房不能建成农村旱厕的样子,那种两根木杆支着的,不仅不安全,下起雨后还会溅起水花砸到屁屁上……

既然农业要搞循环生态农业,那就得从整个考虑。

除了将之前想建水塘养鱼的地方圈好后,旁边可以围一片竹林准备以后养鸡鸭,这样鸭子到时候可以放进鱼塘。

而茅房旁边则可以养猪,猪圈萧七月打算直接建成后世的卫生圈,到时候茅房和卫生圈的猪粪可以冲到同一个地方。

为了防止茅房臭,萧七月特意把粪坑设计得远一些,里面则通了水车汲过来的水。

现在这些水已经在前几天陈文佳她们砌起来的水塔里。

水塔在家里后坡的最高处。

不过抽水马桶什么的肯定是不可能了,萧七月只在茅房里安了最简易的水龙头。

连龙头拧水的东西都没有,直接是用个软木塞塞上那种。

萧七月做了规划后,便带着张大丫等人一起干活。

路过的人见了都有些奇怪,他们不懂萧七月家在做什么,在听说了他们的目的后,都有些不解的看过来,觉得萧七月可能是有病了,不然怎么会建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