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章(2 / 11)

加入书签

重踏实、热心公益的品质赞赏有加。他接着道:“既然你对我如此信任,那我就为你做好安排。我即将前往歌峰湾,我希望你能随我同行,虽然官职并不显赫,但生活保障却是无忧的。”杨白溪真诚地说:“即便没有大人的亲身指导,白溪也愿意奔赴贫困地区,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京城繁华之地,恐怕难以实现这样的抱负。”他又询问:“大人派遣我去歌峰湾,有何具体的规划?”

靖江帝接着饶有兴致地询问林小风对李氏家族应该如何处置,林小风坦诚直言,凡涉案者应依法严惩,处以极刑,并抄没家产,其家族成员一概贬为庶民,永世不得担任朝廷要职。靖江帝点头同意,考虑到太子的恳求,决定不再追究更多,立刻命王公公立即起草圣旨。接着,帝又问及陆印生隐匿的巨额财富藏于何处,李德贤主动汇报,已抄没其银库达三百余万两,并已派人严密看管。靖江帝听闻此消息,既有喜悦,又有忧虑,而林小风补充道,尚有其它银库正在核查中,会尽快查明并及时上报朝廷。听说国库即将因此获得极大充实,靖江帝眼中顿时闪耀出兴奋的光芒,这意味着他将拥有更大的舞台去推行他的治国方略。提及歌峰湾抄没的金银即将运抵京城,林小风顺势赞美一番,靖江帝听罢更是笑逐颜开。

林小风环顾四周,面上毫无波澜,言语间流露出冷静与从容:“陆印生虽与汉江王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但实际并未参与任何叛逆行为,若单凭知情不报即施以重罚,未免有失公允。诚然,他曾与汉江王涉足私盐交易,不过除此之外,尚未查证有何其他劣迹,其在职务履行上尚可称得上公正。然而,其贪婪之心使盐税遭受侵蚀,严重损害了黎民百姓的利益,此乃罪大恶极,不容宽恕。臣恳请陛下准许陆印生自裁谢罪,同时抄没其家产,并将其家属遣送边疆,以充军役。”

林小风心里清楚,私底下编练兵马属于违律之举,但面对今日靖江帝的审视,他选择以诚相见,早已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靖江帝偕同众多德高望重的朝臣瞩目而观,林小风趁机悄声问李德贤:“殿下来此的原因是什么?”李德贤答曰:“久未谋面,本欲来看望你,不曾想你练兵的方式独辟蹊径,这支队伍的整齐程度甚至超越了皇宫禁卫,不过依我看,这种过于追求形式化的练兵,消耗甚巨。”

林小风抬手止住了那些想要辩解的人,坚定地指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我都坚持为民众发声。难道遇到经济困顿,就不能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吗?历史上,国家财政每每陷入困顿,却总有杰出的能臣贤士脱颖而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伟业,靠的是智慧和一颗炽热的为国为民之心。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解决民生所需,不正是砥砺官德的最佳实践吗?”

杨白溪想了想,说道:“自然是坚守道德底线,不做违背良心之事。”

靖江帝注意到林小风的背后同样镌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小字,虽不似他人醒目,但却饱含深情,他对林小风的忠诚与勇敢感到由衷的敬佩。林小风抓住这个契机,恳请靖江帝宽容处理自己的失误。靖江帝对此深表欣慰,不仅赦免了他的罪行,更是对其褒奖有加,并要求演练继续进行。

林小风走下讲台,看到记者们个个精神焕发,脸上洋溢着振奋和自信。杨白溪泪眼婆娑地走到他身旁,感慨林小风演说的震撼力。林小风安抚着他,唤他一同离去,剩余的事务则委托给项协宏处理。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下来,林小风泰然自若地离开了现场,心中充满了对明天的期待和对报社同仁们的信任。

杨白溪闻此比喻,神情瞬间凝固,眸光里流露出不解与愕然:“为何非要撞击无辜?完全可以驾马车冲向荒野以避开人群。”林小风眼中掠过一抹不满,声音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姑且假设你不得不做出这个攸关生死的决定。”杨白溪听到此处,眉宇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林小风见状,语气愈发严肃,甚至有些愠怒地逼问起来。杨白溪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脸上浮现出痛苦的挣扎表情,最终嗫嚅道:“生死之间的权衡委实艰难,那五位虽有违规之举,但珍贵的生命岂能草率断送,两者相较,确实构成了一个棘手的道德困境。”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给杨白溪思考的时间。然后,他继续说道:“做官,不是光有理论知识就够了。理论要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我们应该积极去寻找问题,遇到事情要敢于面对,不能总是遮遮掩掩。否则,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问题。就像人际关系的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怨恨只会越积越深,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杨白溪听得心中一动,他忍不住想,这林小风虽然年轻,但见识却颇为独到。他心中对林小风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几分。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所以,在面对道德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考虑到道德因素,也要兼顾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杨白溪听得入了神,他忍不住问道:“那依你之见,我们应该如何行事?”

项协宏适时地带头鼓掌,众人为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