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章(1 / 11)

加入书签

第123章

梁焕坤等队员们迅速挑选了各自所需的装备,并决定下一步去热兵器研究所获取更多必要的物品。面对项协宏对于研究所内的疑惑,梁焕坤解释说,虽然火药制造工作已经暂停,但研究所中仍保留着一些至关重要的防护器具。鉴于此次任务的极端危险性,他们计划为项协宏配备若干防身利器,具体是什么尚待揭晓,唯有亲赴研究所方能知晓。就这样,一行人满怀希望与期待,继续他们的筹备之旅,决心以坚定的决心和勇气,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挑战与未知。

收拾妥当后,一行人仿佛从地底悄然冒出的幽灵,穿越繁华喧嚣的市井街头,径直朝那座承载着历史余温与火药气息的热兵器研究所进发。这所研磨时光、积淀硝烟的地方,自林小风踏入其门扉那一刻起,便在心头刻下了重任之印痕,起初以钻研炽烈如火的炸药为基石,而后逐渐转向打造能夺人性命的艺术级火器。

众人终于抵达研究所门前,只见大门豁然洞开,犹如吞噬岁月的一张大口,而内里的景象并非想象中的忙碌与嘈杂,只有寥寥数人悠然其间,或嬉戏玩闹,或漫无目的地游荡其中。这其中一名男子引起了项协宏的注意,此人便是胡一默,梁焕坤昔日同窗好友,学业平平,时常以涂鸦消遣光阴,勉强毕业却在此处担任要职,让人不禁为之愕然。

胡一默见项协宏等人出现,先是愣住片刻,随后惊喜交加,他快步上前询问来意。项协宏毫不掩饰,直言此行目的乃是取物事,而胡一默误以为是关于拨款问题,脸上的期待瞬间化为了失望,如同即将燃烧的火焰被冷水泼灭。

梁焕坤适时插话解惑,提及老爷林小风进京之后已暂停对研究所的资金供应,因此此处并无财力进行新的火器研发,只能对着图纸空想设计蓝图,满心无奈。胡一默听闻此言,更是苦不堪言,详尽诉说了经费短缺所带来的困境以及人力被大幅度抽调的现状,恳切请求项协宏向老爷求援。面对胡一默的诉苦,项协宏心中稍显困惑,他认为只要有笔墨纸砚和智慧,理论上就足以进行研究,一旦成果展现,老爷定会资助后续制造。然而,胡一默犀利地指出枪管制作所需的巨额耗材、精湛铁匠技艺及优质钢材采购的困难,以及人员培训投入的巨大成本,并透露新开设的水利工程分走了大量资源,使得原本捉襟见肘的研究所在困顿中挣扎,愤慨之情犹如暗流般在他的话语间涌动。

项协宏听罢深感无力与无奈,对于经费问题更加疑惑重重,但终究答应尽力帮助争取人力资源。胡一默则焦急万分,极力强调经费对于研究所的重要性,认为无论是此所还是其他科研机构,都是依靠经费支持才能孕育出创新灵感的种子。项协宏听到这里,内心恍然大悟,赞同了胡一默的观点,并承诺会将此事禀告老爷。

三人一同步入研究所深处,项协宏的目光被墙上陈列的各种奇异管状模型吸引,尽管他不明其精密原理,却能深深感受到它们散发出的独特韵味与沉甸甸的历史重量。胡一默解释道,这些模型皆根据老爷梦中的启示制作而成,但实际上多数仅为徒有其表的外壳。接着,胡一默展示了他们研制的火绳枪,自豪宣称其威力巨大,然而梁焕坤直言不讳,指出火绳枪的实际效能远逊于传统的弓箭,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梁焕坤亟需的是能够连发的手铳以便执行护卫任务,对此,胡一默一时尴尬不已,试图推荐他们正在研发的二代燧发枪,但梁焕坤对这款新品同样表示不满。

项协宏察言观色,内心渐渐泛起了不安,暗自思索或许不宜在此久留,担心本为护身用具的火器反而成为潜在的隐患。他疑虑二人是否因过去的严苛教诲而心生怨恨,却又无法确定。然而,此刻他已没有退路,只得硬着头皮继续深入探究,期望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线索。

胡一默见项协宏面露焦虑,忙不迭地安慰道:“先生无须焦急,既然已经来到此地,且先放宽心!我这就为您取来所需之物。”说罢,他疾步如飞般离开那展示火器的角落,短短片刻后便捧着一只精巧的木箱快步返回。众人围聚过来,待胡一默轻轻启开箱盖,只见里面赫然堆着一堆干草,以及三件奇特的器物。胡一默小心翼翼地拿起其中一件,向在场者一一展示并详细解说:“这是梁焕坤先生曾提及的连发手铳,虽仅能连续击发三次,相较于燧发枪略显逊色,但因其小巧轻便、便于隐蔽携带,实为贴身护卫的最佳武器选择!”

梁焕坤闻听此言,眼中顿时闪烁出炽热的光芒,他仔细打量着手中的连发手铳,确认这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兵器,并追问其是否已达到可实际使用的标准。

胡一默神色严肃地点了点头,坦诚告诫:“其实这款手铳尚未完全符合老爷近乎苛刻的标准,尚存在换弹速度慢等缺陷。目前预装的三发子弹在紧急情况下可提供一定的自保能力,理论上可以增加载弹数量,然而过多则会导致故障频发,我们至今还未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不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够稳定连发三枪已是极限,而其造价更是高达六百两白银。”项协宏听闻如此高昂的价格,再看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