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章(1 / 6)

加入书签

靖江帝这一刻的身姿犹如一座蕴藏着滚烫熔岩的活火山,内心的烈火如炽,在他的血脉深处剧烈涌动,那种源自生命根基的力量与热情,恍若昔日剑指江山、吞吐天地时才能体验到的宏大壮志,竟然在这小小的一隅——阳曲县,再度燃起了熠熠光辉。

他步伐疾速,宛如疾风劲草般向前奔去,那份激动之情使得身躯微微颤抖,尽管步履略显趔趄,却步步坚实有力,目标明确地直逼田间矗立着的林小风。

那双宽厚如山的手掌,裹挟着雷霆万钧之力,重重地拍打在林小风的肩头上,那力量大得仿佛要将这份惊喜与震动直接烙印在对方的肉体与灵魂之上。

“一千六百斤!”这一串数字从林小风那嘶哑却坚韧的喉结里挣扎而出,每一个沉重的音节都像是一记铁锤,重重敲击在围观者的心灵琴弦上,那是大地母亲慷慨馈赠的辛勤果实,是汗珠浸润土地换来的厚重回报。

农田之内,秋收的尾声正在徐徐落幕,农夫们仍沉浸在金黄薯叶编织的世界中,他们弯腰低首,脊背如弓,目光聚焦且虔诚无比,生怕遗漏任何一颗隐匿在土壤中的红薯籽粒,因为每一颗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秤砣定夺的分量。

然而,每个人的面庞都被满足的微笑点亮,仿佛他们早已洞悉了这场丰收盛宴的盛大结局。

“一千七百三十三斤!”这个如同石破天惊的数字在空气中久久回响,相较于林小风先前保守估计的八百斤,如今的实际收成几乎翻倍,此等奇迹般的丰收景象足以令所有在场之人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那些紧握锄头、布满老茧的手掌,此刻也因这份丰收的喜悦而微微颤抖,它们见证了劳动的价值,也揭示了生活最质朴却又最为震撼的真理。

目睹此情此景,白永元这位历尽沧桑的老臣,内心的波澜壮阔再也难以按捺,他那双曾经挺拔如松的膝盖仿佛承载了千斤重担,忽地一沉,瞬间屈服于满腔热血之下,发出“扑通”一声沉闷的响动,整个人已然双膝着地,深深叩首。

泪在他的眼眶中闪烁摇曳,欲落未落,他的喉咙像是被什么硬物梗塞,话语哽咽而又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宛如雷霆震耳:“苍天庇佑我靖江陛下,愿我巍巍大靖江山永固,国泰民安,世代绵延!”

此刻,那一片片金黄的麦浪、堆积如山的粮食,不仅仅是饱腹之物,它们象征着百姓们即将摆脱饥饿的魔爪,更昭示着朝廷兵马将凭借充足的粮草储备,如猛虎添翼,势力大涨。

每一寸土地上所孕育的丰厚收成,竟然能与往昔五倍之地相媲美,单凭这一项卓越成就,就足以使当代人傲视先贤,在历史的煌煌巨著中挥毫泼墨,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

白永元的目光犹如利剑,穿透厚重的空气,直刺蔚蓝的苍穹,而后又缓缓流转,深情地凝望着脚下这片沃土膏腴,他的话语铿锵有力,仿佛能够穿透时间的壁垒:“自此以后,我靖江疆域之内,必将成为饥馑的绝缘之地,这一切福祉,悉数归功于上苍慈悲,陛下圣德浩荡,洪福无穷!”

而此时,林小风愕然瞠目,心头一阵火气直冲脑门,愤懑之意油然而生:“哎呀,好你个老滑头,竟然在这关键时刻夺走了我的光彩时刻!”这句话险些脱口而出,却被眼前那庄严肃穆的景象强行压回喉头。

环顾四周,但见人群纷纷效仿白永元,争先恐后地屈膝下跪,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激动交织的泪水,口中溢出的赞美之声犹如泉涌,势不可挡,几乎要把皇宫的金色琉璃瓦顶托上云端。

林小风瞠目结舌,眼中怒火熊熊燃烧:“这群只知道曲意逢迎的小人,这种行径,老子是看不上眼的!”

靖江帝骤然遭遇这阵铺天盖地的全民顶礼,下意识地俯身低眉,那满目尽是伏地不起的群臣,宛如一片黑压压的稻谷在秋风中起伏。

紧接着,他缓缓仰首,凝望着浩渺苍穹,如同雕塑般静默无言,只深吸一口天地间的浑厚气息,努力平息心中那股澎湃如潮的情感洪流。

待得再次睁开眼眸,视线恰好定格在林小风脚边那一筐堆积如山的红薯之上,脸庞上显现出沉甸甸的庄重神色,声音略带威严与关切地探问:“这些朴实无华的红薯,可否担当得起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日常主食?”

林小风闻讯,未加思索,即刻坚定地点了点头,话语间充满了自信与自豪:“皇上,红薯不仅胜任主食之责,其烹制手段更是变化无穷,煎炒烹炸样样皆宜,比起民间常见的黄糙米饭,无论从口感还是营养价值上,都堪称更胜一筹。”

然而,在心底深处,林小风对于所谓“主食”的界定并无过多尊崇,毕竟在这灾祸连连的时代里,饥饿的人们早已顾不上区分正餐副食,任何可以安全入口、能填饱肚子的食物,对他们来说便是救星般的存在。

尽管如此,他仍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补充强调:“诚然,红薯初次品尝确有甘甜之味,若是长久单吃,则难免产生味觉疲倦,甚至可能因消化不良而引致肠胃不适。不过红薯之中蕴含丰富的淀粉质,完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