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一十七章 最佳时机(1 / 2)

加入书签

张昭匆匆来到孙权的书房,脸上满是急切之色。孙权看着张昭,心中不禁一动,知道他必定带来了什么重要的消息。

“主公,属下认为现在我们最好的进攻目标是蜀汉。”张昭开门见山地说道,“虽然蜀汉如今正经历内乱。”

“国力无法恢复,但我们必须趁此机会拿下汉中之地。”

孙权眉头紧皱,他知道张昭所言非虚。汉中之地是蜀汉的门户,占据了汉中便能对蜀汉形成巨大的威胁。

而且,此时的蜀汉正陷于内乱之中,正是攻取汉中的最佳时机。

“可是,周安的军队如今正在与蜀汉的叛军激战,我们此时进攻,恐怕会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地。”孙权有些担忧地说道。

张昭却摇了摇头:“主公,周安虽然勇猛,但他的军队数量有限。而蜀汉的叛军虽然强大,但他们的目标是推翻蜀汉政权。”

“而非与我们东吴为敌。所以,只要我们动作迅速,趁周安还未平定蜀汉之乱时拿下汉中,便能一举两得。”

孙权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他心中明白,东吴已经元气大伤,无法再承受更多的战争。

然而,汉中之地的重要性他也同样清楚。如果不能拿下汉中,东吴将永远无法真正地强大起来。

正当孙权犹豫不决之时,张昭走了进来。他看着孙权,心中明白这位年轻的君王正在经历着艰难的抉择。

“主公,我认为现在是进攻蜀汉的最佳时机。”张昭毫不犹豫地说道,“虽然我们已经与蜀汉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但我们必须明白。”

“这个条约只是暂时的。如果我们现在不进攻蜀汉,等到周安恢复了元气,我们将再也没有机会。”

孙权沉默片刻,他知道张昭所言非虚。但进攻蜀汉,却也并非易事。两国的友好条约还挂在嘴上,一旦撕破脸皮,必然会引发大规模的战争。

“我明白你的意思。”孙权深吸一口气,“但进攻蜀汉并非易事。我们需要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

张昭点了点头:“主公所言极是。我们可以从荆州动兵,那里是蜀汉的软肋。只要我们攻下荆州,便能一举拿下汉中。”

孙权心中一震,他明白张昭的计划极具可行性。荆州是蜀汉的重要门户,一旦失守,汉中便将无险可守。

“好,就按你说的办。”孙权终于下定了决心,“我要亲自率军出征,一举拿下荆州。”

张昭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主公英明。末将愿为主公效力,随军出征。”

在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后,孙权亲自率领大军从荆州发起了进攻。

张昭的提议得到了孙权的认同。于是,东吴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进攻汉中之事。然而,张昭并未止步于此,他心中还有更长远的计划。

“主公,属下有一计,可助东吴更快地拿下汉中。”张昭对孙权说道,“我们可以借道曹魏,横穿其境内,直取汉中。”

孙权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横穿曹魏?此计是否可行?”

张昭笑了笑:“主公放心,曹魏如今正忙于内乱,无暇顾及边境之事。而且,我们只需借道一小段路程,便可直入汉中。”

“曹魏不会为了小小的一段路而与我们大动干戈。”

孙权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对于张昭的提议,他心中其实颇为心动。但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考虑到更多的因素。

“张昭啊,你的计策固然好,但山高路远,我们的军队是否能够适应这样的长途跋涉呢?”孙权沉声问道。

张昭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主公所言极是。长途跋涉对于军队的士气和体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而且,如果我们在穿越曹魏的过程中遭遇曹魏军队的埋伏,后果将不堪设想。”

孙权点了点头:“还有,我们与蜀汉的关系虽然友好,但毕竟不是一家人。如果我们借道曹魏进攻汉中,难免会引起周安的猜疑和不安。”

张昭听后,心中不禁叹了口气。他知道孙权所言不无道理。在这种情况下,进攻蜀汉确实不是最好的选择。

“既然主公已经有了决定,那我等唯有遵命。”张昭无奈地说道,“但我仍然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拿下汉中之地,对于东吴的发展将极为有利。”

孙权微微一笑:“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现在进攻蜀汉并不是最佳的时机,我们需要等待更好的机会。”

张昭听后,心中虽然有些不甘,但也明白孙权所言非虚。他决定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全力支持孙权的决策。

孙权坐在龙椅上,心中早已有了新的计划。他决定派遣手下的大将甘宁,带领十万大军和五十门红衣大炮进攻荆州,以此为跳板直插中原。

“甘宁听令!”孙权大声喝道,“朕命你为大都督,率领十万大军和五十门红衣大炮进攻荆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