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八王赵元俨(1 / 2)

加入书签

“仲容,这件事咱得去问一个人。那个人肯定比咱们知道的都多。”包拯说的这个人,就是仁宗赵祯的皇叔,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八个儿子赵元俨。

皇家的隐秘,自然是皇家人最清楚。欧阳修也点头,“对呀,仲容兄,去问问八大王,说不定从他那里能够知道实情。”

杨文广还真不知道东京汴梁城有这么一位八大王的存在。人家是皇室宗亲、亲王,又没怎么露过面,文广不知道也是正常。

老包和欧阳都这么说,那就去见一见这位八大王。万一能问出隐情,老包、欧阳也能向皇帝交代了。杨文广是抱着给两位好友帮忙的心情,去见八王赵元俨的。

仁宗赵祯登基之后,加封赵元俨上柱国、太师、扬州牧、开府仪同三司、荆王,一大堆顶级高官。总之就是官封得很高,钱拿的很多,但实权却是半点也无。

来到了荆王府,向王府门前把门的报上三人的名字,说要拜见八大王。

把门的挺客气,告诉三人,稍等。本以为要等很长时间,没想到里面很快就传出消息,王爷请三位进府说话。

走进王府,包拯、欧阳修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行为失了礼仪。杨文广却毫不在乎。别说是什么八大王了,就是去见皇帝,也就是那么回事。该行礼的时候我会行礼,指望我见了你们就战战兢兢,那是休想。

在王府大殿,见到了这位八王赵元俨。赵元俨身材高大、国字脸、留着三滤胡须。身穿蟒袍,坐在中间,不怒自威。

三人行礼,口称参见大王。

赵元俨从椅子上站起来了,“三位免礼,快请坐。”他打量打量三个人,“你们谁是杨文广?”

“在下就是。这位是龙图阁大学士包拯、这位是翰林院大学士欧阳修。”杨文广介绍了一起来的两位好朋友。

赵元俨满脸是笑,“三位都是当世名人,青年俊彦。你们怎么想起来见我这个大闲人了呢?有什么事,三位请直说便是!”八王表现得很豪爽。

“王爷,是有这么一件事,我们三人专门来请教。”杨文广就把刘太后和李宸妃之间的传说,以及皇帝把调查此案交给包拯讲了一遍。

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调查,王爷您是亲王,我们就想着来找您打听一下,看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八王一听脸色就变了,“三位,这件事来找本王,你们是找错人了!刘太后和李宸妃之间的事情,本王就算是知道一些,也不能和你们说呀。”

“王爷,有这么严重吗?”文广还是那副满不在乎的模样,“不就是两个死了的女人嘛。就算李宸妃真是刘太后害死的,皇帝大不了把刘家抄家灭族,还能有什么?难道还能牵连到你?”

“你!”赵元俨吃惊地睁大了眼,“杨文广,你好大的胆!竟敢如此对本王讲话?”

“王爷,我和您讲话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你要是觉得受到了冒犯,可以讲出来。我是在军队呆惯了的,说话做事不懂什么皇家的礼仪。不过我认为,我对您还是比较尊重的。”

“包拯调查这案子,也是奉了皇帝命令。我是他的好朋友,他找到了我,我给他帮忙,也是义不容辞。您要是愿意讲,我们感谢。不愿意讲,我们也不敢勉强。”

杨文广在这儿滔滔不绝,讲了一大通。讲完了之后,赵元俨叹了口气,“杨文广,你真是胆大包天!这件事别人提都不敢提,你却像是谈论市井间的家长里短,口无禁忌。”

赵元俨长吁短叹了半天,终于把这所谓的皇家隐秘讲了出来。其实他讲的,在朝廷做官久的基本上都知道。杨文广当然不知道,包拯和欧阳修也只是听说过一些。

当年李宸妃生下赵祯,皇后是刘娥。按照惯例,赵祯要在刘娥跟前养大,刘娥是他的母亲。李宸妃虽是亲妈,也得靠边站。这是规矩。别说皇家,就是官员之家、大户人家,也都是这规矩。

宋真宗驾崩,赵祯年纪还小,皇后刘娥执掌朝政。刘娥把李宸妃打发去给真宗守皇陵。一直到死,母子都没有相认。

至于传说中什么狸猫换太子之说,大概只属于传说。因为根本没那个必要!

李宸妃生下皇子,按照祖宗的规矩,本来就应该算作皇后的亲儿子。如果当年刘皇后没把赵祯认成亲生子,赵祯也没资格当皇帝。因为他不是嫡子!

至于李宸妃之死,是不是被刘太后害死的,赵元俨也只是有这方面的猜测。因为当时李宸妃死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说法。

“三位,我可是把皇家的隐情都告诉你们了,希望三位能够早日查明案情,使得天下大白!”

八王把皇家隐秘全讲了之后,又告诉三个人,我的荆王府随时都对你们三人开放。希望你们能够经常来陪我聊聊天,说说话。能和你们这样的当代才俊一起聊天,我都觉得自己涨学问了呢。

这当然是客气话。不过也能看出八王对三人的欣赏之意。

八王还开玩笑的告诉杨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