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三十六章 皇帝的家事(1 / 2)

加入书签

这天晚上,杜月英已经睡过去了,公主和杨文广说起了悄悄话。

“郎君,我听皇后讲,宫里最近出了个传言,说皇帝哥哥的亲妈不是刘太后,而是李宸妃。还说李宸妃是被刘太后害死的。”

“太后最近病得很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归天了。这种时候,刘永年还敢胡作非为,他真是生怕刘家倒得慢!”

“有这种事?”杨文广真的有些惊讶了。这样的宫斗剧情,现实中居然真的存在。不过,这种事情还是少沾染为妙。知道的多了,不见得是好事。

“刘永年竟敢招惹你,打阿英、容容的主意。等我找个机会,把这事悄悄告诉皇帝哥哥。他刘永年还敢说杀我们全家,皇帝哥哥知道了,杀他全家还差不多!”

文广把公主抱到了怀里,打了个哈欠,“你不要和皇帝讲。既然皇宫里有传言,他早晚都会知道。这话别从你口中传出去。”

三天之后,宫中传来噩耗,皇太后刘娥因病去世了。举国哀悼。大街上挂满了白幡,官员们披麻戴孝去上朝。就连杨文广的国公府大门上,也挂上一块白布。好在杨文广不用上朝,他倒是不必穿孝服孝帽,

仁宗皇帝为刘太后举行了隆重的国葬。皇宫中关于刘太后不是赵祯亲妈,他的亲妈李宸妃被刘太后陷害的传说愈演愈烈,终于传到了仁宗皇帝的耳中。

宋仁宗开始不相信,把传小道消息的宫女太监处置了一大群。但是这消息却禁而不止,过了一段时间还有流传,仁宗赵祯就恼了。思来想去,他怀疑是有人故意给他捣乱,想要借此动摇他的皇帝位置!

这还得了?仁宗把他最信任的范仲淹和包拯秘密召集过来,向这俩人问计策,怎么办?到底是谁想对付我?谣言是怎么来的?

范仲淹说,此事无风不起浪啊。出现这个传言,必然有它的原因。这件事关系到皇家的体面,没有确凿的证据,陛下您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包拯擅长断案,您可以让包拯暗中调查一下。

老包吓得一哆嗦,赶紧行礼,“陛下,微臣只擅长侦办一些刑事案件。什么偷盗、抢劫、杀人、纵火这一类的案子。范相公所说的案件实在太重大,微臣我也不会断呀。”

“包卿,你就不要推辞了!”仁宗对包拯很看重,“朕知道你有顾忌。你不用怕,不管你查到了什么、查到了谁,朕都给你做主!你竟管放手调查,其他的,都交给朕!”

老包没法推辞了。一出皇宫,他就埋怨范仲淹,“恩师,你怎么把这事交给我了?这是皇家的事情,万一查出来的结果陛下不满意,或者查案过程中招惹了什么皇亲国戚,我的脑袋就没了!”

“你这包希仁,我是帮你,你可真是不识好坏人!”老范气得直摇头,“这件案子你要是办好了,立刻就会成为皇帝的心腹!这样好的机会,别人求都求不来,我送给你了,你不感谢,居然还怨我?”

“恩师,不是我埋怨您。实在是这案子太敏感了,学生我害怕呀。”老包一脸苦相。

“你有什么好怕的?有陛下的承诺。你不是和杨文广关系好吗?有什么为难的,可以找他帮忙。东京汴梁城,有杨文广出马,什么事情不能办?”

杨文广?他能帮上什么忙?我要侦破的是刘太后和李宸妃的案子,又不是打打杀杀,杨文广会帮忙吗?心里虽然是这样想,和范仲淹分开之后,包拯还是不由自主的走到了定国公府。

国公府门口的护卫都认识老包,一看是他,打了个招呼直接就放行了。

杨文广刚从天波府回来,在那边被母亲穆桂英训了一顿,心情正不爽。女人们一个个都躲他远远的。忽然听见包拯来了,杨文广赶紧吩咐,“请,快把包大人请过来!”

“见过定国公。”包拯见面先行礼。

“你少那么多事,快过来坐!”文广盯着包拯上下打量,忽然一乐,“老包,你来我这儿怎么愁眉苦脸的?遇到什么难心事了?是看上哪家小媳妇了吗?”

“仲容,你就别拿我取笑了!”包拯没好气的瞪了杨文广一眼,把刚才在皇宫,仁宗皇帝交给他的案子讲了一遍。说完包拯叹了口气,“恩师举荐、陛下有命,但是这案子我哪里敢断呢?”

包拯絮絮叨叨开始抱怨,皇家的麻烦最多,掺和进去,一个不注意,就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再说,刘太后、李宸妃都死了,当事人都过世了,这案子他怎么查?

“这有什么好为难的?皇帝都答应给你托底了,你尽管放手去查就是了嘛。出了什么事,有皇帝给你担着,你怕什么?”杨文广满不在乎的安慰着包拯。

“你说的简单!陛下指派查案的人不是你,你当然不怕。哎,仲容,恩师可是和我讲了,在东京汴梁城只要你杨文广出马,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仲容,这次你也要帮帮我了!”

包拯不敢办案,杨文广也不愿意掺和皇帝的家事。看着包拯为难的样子,他忽然想起那天遇见的恶少刘永年。刘永年不就是刘太后的侄孙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