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九章 愉快的押运路(1 / 2)

加入书签

官威这两个字绝对不是说着玩儿的。范仲淹一瞪眼,王耀斌吓得赶紧低下头,向后连退两步,连头都不敢抬。

特使王钦若有点儿为难,他不太想放过杨文广。但是,他又不愿意惹恼了范仲淹。

“王特使,莫非你还要范某用人头担保吗?”老范生气了。

“不用不用!”王钦若赶紧摆手,“希文兄,你用官职担保,我还能不信吗?我把杨文广的死罪免去,职务一降到底。将其从军指挥使降级成为军头,调往太原军中听令,你看可好?”

范仲淹还想再求情,王钦若不答应了。面子我已经给过你了,我不杀杨文广。你要是想让我一点儿不追究,那是不可能的!

皇帝派我当特使,调查好水川之战失败的原因。要是找不出罪魁祸首,回京见了皇帝,我怎么交代?

话说到这里,老范就没办法继续求情了。他只能安慰杨文广,这是朝廷对你的考验!只要你行的正走的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去太原好好干,将来早晚还有直上青云的那一天!

“多谢范大人求情。”杨文广感谢了老范的求情,又按照惯例感谢了王特使的宽宏大量。毕竟是人家免了他的死罪。对于王耀斌,他连正眼都没看。他告诉老范,我还要回马头山去交代一些事情,然后再去太原。

王钦若说,你不用回去,直接去太原!马头山的绿林军,我自有安排。

老范也劝他,你先到太原去,绿林军那边交代个人回去说一声就行。你就不用回去了。

王钦若派了两个人,陪着杨文广去太原军队报道。说是陪同,其实就等于是押送。只是没给杨文广带上枷锁罢了。

出了府衙大门,范小四一直在大门外头等着。看见杨文广出来,赶紧迎上来。那两个陪同的军官伸手把人拦住了,“站住!干什么的?退后!”

小四一愣,看着杨文广,“将军,这是?”

文广叹了口气,告诉俩人,这是我绿林军中的朋友,我和他说几句话,说完咱们就走!

两个陪同军官这才让开。俩人可没走远,就站在十几步外,看着杨文广和范小四。

“将军,那两个是干什么的?出什么事了?”范小四感觉出情况不对,压低声音问文广。

杨文广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小四一听就急了,“他们敢陷害你?将军,我现在就保着你回马头山,看他们谁敢阻拦?”

“小四!”文广拉住了范小四的手,“我的好兄弟!消消火气,你听我说!我去太原,时间不会太长。一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

“你赶紧回山,告诉金定、光头、老五他们,守好山寨,不要惹事。兄弟们好不容易加入官军,走上正路了。可不能因为我,再把大家伙儿的前途给耽误了。”

“哎呀将军,你好糊涂!没有你,我们哪有什么前途?”范小四急的直跺脚。

“小四!你听我的不听?要是还听,就按照我说的办,现在就回马头山!我一到太原,就写信回来。山上有什么变化,你们也可以给我写信。好了,时间不早,你回去吧,我也要出发了。”

“将军,等一等!”范小四从怀里取出个小包裹,打开,里面是几块金银锭子。他是侦察营指挥,平时身上总是会带一些金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他把包裹重新系好,交给杨文广。“将军,此去太原山高路长,你留着路上使用。”

延州城外,范小四目送杨文广三人,顺着官道步行越走越远。一直到看不见人影了,这才上了马,飞奔回马头山去送信!

从延安到太原,有千里之遥。步行的话得走将近一个月。杨文广有钱,离开延州之后,路过第一个镇子就买了一辆马车,三个人坐车赶路。

有钱就是好办事,两名陪同军官对他的态度立刻就改变了。之前是像防贼一样防着他,虽然不敢呵斥责骂,但态度却冷淡得很。坐上马车之后,俩人立马变得和蔼可亲了。

尤其是杨文广请他们吃了一顿扒羊肉,俩人就自动把身份转换成了少爷的跟班。文广想干什么两个人绝不阻拦。

其中一个甚至问杨文广想不想回马头山?如果想回去的话,他俩甘愿陪同杨公子回马头山。他们也不去太原了,直接上山入伙,跟着杨文广当手下了。

“哎,这可不行!”文广吓一跳,赶紧打消俩人这念头。“二位兄长,咱们还是先去太原吧。到太原看情况,也许那边的大人对我不错呢。”

“那是肯定的!”长得又瘦又高的王晗竖起了大拇指,“凭杨公子你的出身、本领,哪位大人会不器重?到了太原以后,公子你肯定会步步高升、飞黄腾达!我们哥儿俩往后还得仰仗公子提携呢。”

另一位马磊也是连连点头,“王晗说得对,他说的也是我要说的话!”

三个人坐着马车,一路说说笑笑,不紧不慢的往东北方向走。下午的时候,到了一个叫江家集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