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一章 张义堡的求援(1 / 2)

加入书签

天快黑的时候,杨文广得到了确切消息。当天军事会议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在往外走。王耀斌也骑上马,由护卫们陪着准备返回部队。

战马突然受惊,把他从马背上摔下去,差点儿摔断了脖子。

卫士们赶紧把他扶起来,人只是受了点儿擦伤,马身上却插了一支箭!就差一点儿,这支箭就射中他了!

王耀斌又惊又怒。仁福也得到了消息,派人对当天在现场周围的所有人进行大排查。也排查到绿林军了。不过,护卫们能证明,蔡峰当时和他们在一起,大家一直在看守着战马,没有人离开过。

射伤战马的那支箭,是宋军官兵普遍使用的雕翎箭,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根本无从追查。

王耀斌派人调查之后,知道蔡峰也跟着杨文广来了三川寨。他怀疑那一箭是蔡峰所射,但是没有证据。派人来找杨文广,提出要把蔡峰带过去审问,但是被拒绝了。

杨文广当然不会把麾下大将交给王耀斌。蔡峰落到他手里,哪里还有命在?你什么证据都没有,就想抓我的人?门都没有!

好在受伤的只是一匹马,并没有伤到人。随着队伍出发,这案子也就渐渐的被人遗忘了。

宋军各部终于全部到齐。主将仁福一声命令,大军向西出发。第一步,翻越六盘山!这可是个艰苦的活儿。六盘山虽然没有华山、泰山那样险、那样高,但是宋军大部队翻过去,也是费了不少辛苦。

翻过六盘山,前方就是怀远城。按照计划,军队不进城,在城外休息半天。派人进城去采购一些物资给养,继续出发去得胜寨。

部队刚在还远城外停下,突然接到报告,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常鼎将军,率部与西夏大军在南方四十里外的张义堡激战!常鼎军被西夏军重重包围,正在苦苦支撑!

如果常鼎军战败,张义堡随即就会失守。

常鼎派人四处搬兵求援。搬兵的军官正好跑到了怀远城,遇上了仁福率领的大军!军官请求仁福,立即率军救援常鼎军!

仁福军有自己的作战任务,怎么能去张义堡救援常鼎军?仁福告诉这位,你再到别处去看看吧。我们不能去救援常巡检,我们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任务。

军官一听就急了,“仁元帅,您不能见死不救呀!就算您不管镇戎军的军队,张义堡还有五千老百姓,您就忍心眼看着五千百姓死于蛮夷人刀下?求大帅救救那些百姓吧!”

搬兵的军官说到最后,眼泪都掉下来了。

仁福犹豫再三,终于答应去救援张义堡!

正好杨文广来找仁福,问他军饷的事情。听见了仁大帅和张义堡军官之间的对话。

“大帅,南下救援,还请三思!”

“哦?杨将军以为南下不可行吗?”仁福问杨文广。

“大帅!三川口出发之前,你是怎么讲的?韩经略给了一份行军路线图,命令您严格按图行军,不可违背。你南下救援张义堡,回去怎么向韩经略交代?”

说起行军路线图,仁福有他的道理。行军图是死的,人是活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完全按照图纸打仗的话,还要他这个主帅有什么用?

他的职责不就是在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及时调整战术的吗?

去羊牧隆城,是和西夏军队打仗;往南去救援张义堡,也是和西夏军打仗。在哪儿打不是打?常鼎军被困,张义堡危在旦夕,他手握雄兵,岂能见死不救?

羊牧隆城,晚去一天半天的事情不大;现在如果不马上率兵去救援,常鼎兵败,张义堡城破人亡,就在旦夕!

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急后缓。韩经略没在,他要是在的话,也会支持我军南下救援!

“大帅!战前定好的计划,岂能随意改变?”杨文广有点急了。他经历过金明寨失守、三川口战败。知道主将决策失误,可能造成的危害。

就在杨文广和仁福讨论去不去救援的时候,王耀斌陪着桑怿来了。桑怿,是泾原路都监,也是这支宋军的主要将领之一。桑怿见仁福和杨文广讨论事情,就问,你们二位在说什么呢?

仁福把事情讲了一遍。他问桑怿,我先南下救援常鼎军,然后再向西去羊牧隆城,有什么不对的?难道就一定要按照韩经略的行军图办,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改变吗?

桑怿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毕竟当初韩琦给仁福的命令是必须按照行军图执行,如有违背,不论胜负都杀头!改变原计划,关系到仁福的性命,他哪敢在这种事情上发表意见?

“仁元帅、桑都监,”王耀斌开口了,“这有什么难选择的?救兵如救火!常鼎将军的部队被围困,我们不知道便罢,既然知道了,哪能不去救援?更何况还有张义堡的几千百姓?”

“朝廷派仁元帅挂帅出征,为的就是保护我朝西北边疆的领土和百姓安全。如果我们眼看着常鼎将军的军队被困、张义堡失守在即、数千百姓危在旦夕而不去救援,那我们出兵还有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