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八十一章 渡河(1 / 2)

加入书签

缴获的舟桥部队的装备也被工兵团运了过来,协助给坦克修筑浮桥就是他们的任务。

当时日本人还没有专门的州桥师,只有渡河时配备了舟桥师,就像第14师团渡黄河时所用的舟桥师一样都是临时编组的。

平时用来搭建舟桥的摩托艇都被分配给了河里的守军,大部分装备都存放在根据地里。反正运输路线已经被他们控制住了,前线用不了几天就能送到。同时前几次战役各缴获一批渡河工具。

原本,第6旅已经在黄河上建好了两座浮桥,这两座桥都是用钢索连接在一起的,上面铺着木板,可以让人通过,也可以让火炮通过,但却不能让坦克通过。

陈天民电令贺征派遣工程兵加强浮桥,以确保重炮可通行,即要他们架设浮桥,可供坦克车辆通行。

因为陈天民知道,天津缴获的日本人舟桥器材,一部分在第1师团的工兵营,另一部分则向贺征索要。从工兵营运来的装备,在主力1旅东渡黄河时派上了用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黄河上架设浮桥通过舟桥器材尚可,但不能设置太多。不过渡河讲究的是

速度。如果天亮之后被日本人发现,别说浮桥了,就是渡河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当工程队与1旅工程队赶到时,6旅工程队已经搭好了舟桥,差不多已经搭好了。工程兵队长任冉让一辆车开上去试了试,结果没有问题。

于是乎,任冉就让自己的车开回来接人,然后启动了发电机,黄河两岸同时闪起了探照灯,吩咐各营把时间抓紧,将这件事进行到底。

第1旅和第6旅的工兵营在建造舟桥方面,都是很有经验的,所以任冉让这两个人各自带领一个工兵营,再建造两道舟桥,然后又命令另外三个工兵营抓紧时间建造三道浮桥。

与主力6旅工兵营搭建的浮桥不同,这三座浮桥都是用绞盘操纵的,平时它们可以潜入水中隐身,需要的时候可以拉上来。这是陈天民很早以前就提出来的,从西安练兵开始,就由工兵团操练。

只是当时没有仪器,只能模拟练习而已。自占领天津、青岛之后,工兵装备有了根本的改变,日寇有的特别独立加强师应有尽有,日寇没有的,也在外国商号的库房里找出不少。

当陈天民来

到渡口时,渡口已经通过了一些坦克和装甲车,所有人又被折返的车辆给接走。而骑兵旅则是率先过了河。

陈天民看了看表,还有五个小时就能到了,算了算路程,军队的速度简直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别说汽车了,时速三十公里,也就是四个小时左右,还能接三次人。

骑兵的速度也很快,八个小时就到了,只是炮兵和步兵晚到了一步,看来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汽车,至少要一次运输一个旅才行。

这是从前长途跋涉无法想象的速度。那时候全凭走路,要是能走当下这么多路程,可以算得上是飞人了。

现在一夜之间就能走200多里,等以后其他交通要道都被他们控制住,山东根据地想必会更加稳定,到时候调遣军队,还不是手到擒来?

在骑兵旅之后,是第1旅、第3旅、第4旅的骑兵营,陈天民直接命令他们过河,然后命令工程兵团将舟桥一座接一座地拆下来,然后将这些东西藏起来,等待命令重新安装,免得被日军的飞机发现,把这些东西给炸了。

任冉从一开始的工兵连指导员,再到后来的团长。

多年的战斗经验,一种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性格让他成功培养出来。

接到命令,得知已经完成舟桥任务,明白一定要将其尽快拆掉,否则一旦等到天亮,舟桥就会被鬼子的飞机发现,那就十分糟糕,他连忙组织人拆掉舟桥。

当这里集中了炮兵旅以及其他部队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凌晨五点,这个时候还要拆下最后一座舟桥,而相关部队则依次从舟桥上通过。

看着庞大的部队先后从浮桥上走过,立于黄河之畔的陈天民恍惚间心中涌起一股悲壮的豪情。

现在自己手握重兵,何惧一个小日本!自己的战术比他们先进了几十年,打这条狗,就像是打小孩子一样。只要不冒进,过了这一关,让日本人南下占领武汉,广州又有什么关系呢?

等部队全部通过之后,已经是清晨六点半,天色已经大亮,估计用不了多久,日本飞机就会出动侦查,于是陈天民牵着自己的马过了浮桥。

过桥之后,陈天民把任冉和李宇叫来,说工程团即将升级为工程旅,计划下设一个工程训练大队、统领整个师部工程部队的训练与管理



命令任冉率部在渡口设防,迅速搭桥,保证大部队安全撤往山东。命令李宇率领工程兵营与主力一起行动,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