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七十四章 巨大陷阱(1 / 2)

加入书签

再加上他们多次在石家庄附近伏击敌人,缴获了不少战利品,所以他们的火力,虽然比不上八路军,但也不逊色于一般队伍。正因为如此,谢棠才敢主动出击。

1队2队突然开火,结果立竿见影,鬼子先头部队死了十几个人,剩下的人都趴在地上,和县里的人对射起来。

谢棠心中暗暗叫苦,早知道会这样,他就应该提前埋下地雷,将敌人炸得粉身碎骨。可光叹气有用吗?必须要击退这些鬼子,否则他们就会被困在这里。唉,如果是主力就好了!

“这是一次偷袭,人数是对方的两倍,如果是主力,估计剩下的人就不多了,敌人肯定会落荒而逃。但谢棠却知道,相较于县大队而言,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

谢棠命令各班排成一排,集中火力消灭敌人,迫使敌人退却。他拿着枪不停地射击,把顽抗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这一轮扫射下来,鬼子们死伤惨重,终于开始互相掩护撤退了。

鬼子撤退后,谢棠清点了一下人数,县打队阵亡9人,负伤31人,伤亡达到了40人。

谢棠咒骂了一句:“这该死的枪法也

太准了吧!”然后下令掩埋烈士遗体,包扎轻伤人员,向村子里退去,和先头部队汇合,在村子东边埋设地雷,布置防御工事,准备接应大部队。重伤的人被转移到地下避难所。

他们刚做完这一切,鬼子大军就杀了过来,很快,一枚枚炮弹落下,直接把这岗上镇的城墙给轰塌了。鬼子的第一轮炮火刚刚落下,日本飞机就从空中投下了炸弹,整个小镇都被烟花和火光吞没了。

谢棠这才意识到,鬼子这是要大干一场了,他们这点人根本不够人家塞牙缝的,再打下去,说不定整个镇子都要被他们给毁了,连忙下令撤退,在村子东头汇合了民兵,然后从壕沟里迅速撤离。

出了岗上镇之后,谢棠用望远镜向身后看了一眼,果然,小鬼子的主力已经到了,四面八方都有小鬼子在向岗上镇靠拢,如果再晚一点的话,恐怕就来不及撤退了。

就在藁城县部队与23师团交战的时候,从沧县出发的24师团和从大路出发的鬼子主力也发起了进攻,整个冀中都笼罩在了硝烟之中。

到了中午,冀中军区已经确定,鬼子这一次打通沧石路的是2

3、24两个师团,他们的主力是由保大路南下的一支军队,但奇怪的是他们却无法确定鬼子的番号。

看他们的番号,应该是23师和24师,可这两个师明显是在沧石路。

孟山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命令当地的民兵布下地雷,利用地道与敌人周旋,尽量拖延敌人的进攻,同时,他们也在第一时间调集兵力准备与敌人周旋一番。同时迅速向冀中115师陈旅长报告敌情,要求陈旅长对冀中的战斗进行统一指挥。

与孟山相比,陈旅长的军事经验要丰富得多,一眼就看出了冀中军区传来的消息不对劲,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天空中飞过的飞机暴露了日本人的行踪。

再说了,上一次小鬼子大军围攻冀中的时候,虽然成功了,但最后还是被特别独立加强师打的落花流水。这一次他们敢围攻冀中,肯定是有备而来,而且,他们的兵力,肯定比上一次更多。

如此一来,他们必须要想出一个完美的作战计划,否则,冀中很可能又要沦陷了。

孟山,陈旅长等人虽然知道这是一场巨大的危机,但是却还是低估了危机的来临。

由于日本人进展迅速,1师、7师以及满洲国民军,在飞机、坦克、重炮的掩护下,组成了四个主要的进攻集团,如蝗虫一般突破了我军的层层封锁,向蠡县,博野等县发起了进攻。

面对鬼子的大规模进攻,我军并不惧怕,虽然仓促出征,但此时的冀中军队已经经过正规的训练,再加上115师的老骨干,战斗力大增。

为了延缓敌人进攻的步伐,他们以团营连为单位,以冀中地区经过改造的战壕和各村庄的地道为单位,主动迎战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尤其是那些县的民兵,明知道自己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却依然奋不顾身地向日本人冲了过去,与日本人决一死战。小鬼子在地雷和地道中吃尽了苦头,不得不用重炮、坦克和飞机开路,将大量的炮弹倾泻在冀中大地上。

傍晚时分,陈旅长、孟山将各支部队的战报汇总在一起,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人这次进攻的目的,是要把冀中的军队一网打尽。

因为他们已经弄清楚了鬼子进攻部队的番号:由保大路向南进攻的是日本关东军第1师,第7师,以及一个新组建的第40

师兵团,其中有几万满洲国民卫队的精锐配合;南线向沧石路发起进攻的日军有驻石家庄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