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一十章 顺势而为(1 / 2)

加入书签

卫俊如布下的中条山防线不是日本鬼子能够攻破的。至于徐州,则须留心战事的进展。最不济,我们也可以加入进来,和当地部队一起对付日本人。”

“可是我们八路军在这里与日本人厮杀,却没有看到国民政府下令进攻日本人,这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必须想办法让中央军主动进攻。”

徐利民沉吟片刻:“既然这样,那咱们就顺势而为,抓紧时间发展根据地,发展军队。现在冀南集结了这么多军队,光是一个训练司令部就应付不来,而赵国祥又忙于后勤工作,必须加强兵力。”

这是陈天民几天来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只是战事紧张,没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徐利民一提,陈天民就说:“兵贵神速,我看我军急需扩军。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兵分两路吧。”

“这里由我统率,参谋长你返回南宫,安葬王二宝同志和范衔将军,冀中整编,鲁西整编由你主持。现在需要扩充的是冀南、鲁西两个地方的兵力。反正干部、兵力都够了,武器装备也不是问题,就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训练。这件事就由参谋长你来处理

吧。”

徐利民沉吟片刻,说道:“扩充军队,必须要经过军。委。与总部的批准,这件事要不要请示一下?”

陈天民摇了摇头:“之前就已经请示过了,得到了延安方面的首肯。当然,有必要再请示一下。你自己看着办吧,先把冀中的军队整编一下,然后尽快赶回冀中去,我军主力要抓紧时间向南攻打邯济路,然后向山东东进,不能久留。

“现在冀中形势大好,日本人这次大扫荡,就等于把各式各样的武装力量的真面目暴露出来。我军此次收复冀中,将一鼓作气扫平一切汉奸势力。这为今后冀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冀中军队要不了多久就会壮大。

“在整编过程中,如遇困难,应商议并将一部分冀中部队编入115、120、129师。尤其是120师,他们的基础本就薄弱,而晋绥地区又人烟稀少,无兵可用。冀中人烟稠密,兵强马壮,可以多补充一些。”

徐利民觉得陈天民想得太周到了,想着任务繁重,恨不得立刻回到南宫去。陈天民便命骑兵营护送徐利民返回南宫,以增强南宫的驻军实力。

临别时,

徐利民又嘱咐陈天民,在鬼子没有发动进攻之前,不要向平津发起进攻,把精力集中在恢复冀中根据地上。不管是什么样的部署都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出其不意可以,但风险太大,就得小心再小心。

陈天民知道参谋长是担心自己的安危,便笑呵呵地说:“放心好了,我没事。有这么多强大的部队在,还有什么好怕的?”

他的话让徐利民哑然失笑。

两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前走。陈天民与徐利民握了挥手,分道扬镳。

3月30日夜,正当陈天民突破沧石路,决定分兵夺回冀中之时,日军第33师、34师奉田边盛武将军之命,连夜撤下德石线和沧石路上的部队,赶往保大路设防。冀中大地上,日寇的车灯四处闪现,平汉线和津浦线的运兵车更是彻夜不停。

日本人一走,这些汉奸和伪军自然也就跑得没影了。

但是日本人担心八路军会趁夜向北突围,所以撤退得很匆忙,很多刚刚投降的汉奸和伪军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还被蒙在鼓里。

还不知道冀中风云变幻的高诚脱下军服,穿上长袍马褂,应付着前来

拜访的部属和乡绅。

高诚,任丘长洋淀人,同样出身贫寒,当过雇工,吃过苦。由于贩卖硝盐是违法的,高诚经常组织盐商和军警对着干,已有一百多人的武装力量。

高诚性格粗犷,枪法好,百发百中,不过因为他信奉“兔子不吃窝里草”的道理,所以很少为非作歹,所以当地人对他的印象并不坏。

那时冀中靠着平津一带,抗日热情是很高的。一支不抗日的部队是难以在这里立足的。因此精明的高诚也打出了抗日的旗帜,招兵买马,组建了相关军队。

后来高诚被任命为河北游击军的师长,这样,不但有绿林好汉、无业游民、地主武装,而且也有许多知识分子、农民一心抗战,也都加入了高诚的行列。

这支部队很快就壮大起来,在日军围剿之前,已经有近万人之众,成为任丘和河间两省最大的武装力量。

可惜的是,高诚打着抗日的旗号,无非就是想要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势力罢了。所以,当日本人赶到的时候,高诚知道,如果他不投降的话,很可能会死在日本人的手里,于是他便与日本人交涉,加入了汉

奸的行当。

高诚投降以后,因为日军主力都忙着追击冀中军,所以只给了他一部份日军指导员,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