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五十七章 血腥扫荡(1 / 2)

加入书签

随后王同生又把三个中队长和指导员都叫到了一起,商讨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二队队长王武提议,现在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鬼子大军已经出动,一旦陷入包围圈中,那就是灭顶之灾,狙击手再厉害,也敌不过火炮坦克。

狙击战术再也不能用了,必须按师长的安排进行游击作战。所有人都用狙击枪,在远处袭扰敌人,然后撤退。

等司令员有了新的命令,再遵照执行。

王武的提议在这种情况下是最好的选择。

而李牛和刘冰都表示同意。

而王同生也表示赞成,因为司令员在给他分配任务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让他保持镇定,发挥狙击队装备精良,杀伤力强的优势,与日本人周旋,逼得日本人气急败坏地追上来,或者退回原来的防御阵地。

因此,王同生命令部队兵分两路,李牛带领一部分人从一千米外的壕沟处下马,悄悄接近敌人,在五百米外射击,每人开枪不得超过三发,打完立即撤退。

王同生带着其余人躲在壕沟里,一边看着战马,一边掩护狙击手。

一声令下,李牛,王武和刘冰三人立刻带着一批人,

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小队,翻过壕沟,在芦苇丛中排成战斗队形,埋伏在掩体后。

眼见鬼子已经近在咫尺,李牛打了个手势,战士们开始匍匐前进。

直到距离敌人的警戒线只剩下五百米左右,李牛才打了个手势,命令战士们分散开来,寻找目标。

易烽带着狙击手小队找到了一处合适的位置,端起狙击枪,通过瞄准镜,可以清楚地看到五百米外那些正在搜索和警戒的鬼兵的脑袋,他试了试风向和风速,调整了一下角度,然后打出了手势。

就在他准备开枪的时候,那个军官突然转过头来,拿着望远镜看向他这边。

易烽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心中默念一声“去死吧”,然后扣下了扳机。

透过瞄准镜,易烽清楚地看到,那颗子弹穿过望远镜左侧的镜片,带起一蓬鲜血,直接将那名鬼子军官打翻在马下。

周围的鬼子们都是一愣,纷纷转过头来看着他。

枪声再起,又有几个日本人从马上掉了下来。

易烽没有时间去欣赏自己等人的杰作,因为他的耳边不断传来清晰的枪声,知道这是其它小组或中队的同僚在进行猎

杀行动。

他立刻子弹上膛,把一个正要开枪的敌人从马上打了下来。

就在他们准备继续寻找目标射击的时候,一声撤退的口令响了起来。

易烽抬起头来,就这么一小会儿的工夫,小鬼子的巡逻小队已经被消灭掉了,而远处的小鬼子正在向这个方向靠近。

易烽有些郁闷,只射出两发子弹,就这么浪费了再开一枪的机会。

不过,小鬼子那么多,有的是机会。撤退!

当王同生率领狙击大队牵着小鬼子的鼻子到处转圈时,田边盛武将军下令,第34师、33师、独立混成第五旅团,北平驻防独立旅团与齐英的治安军及部分满洲军,分四路向冀中进发。

34、33两个师团首先打通仓石路,将冀中与冀南割裂开来,再将主力由津浦路、平汉路直捣冀中腹地。

而第5独立混成旅团、驻防独立旅团以及其所下辖的伪军则以飞机为掩护,由北向南平推进,向冀中腹地推进,配合34师团、33师团形成了一块大磨盘,将所有冀中地区的反抗力量一网打尽。

事实上,眼下冀中各类武装人数虽然很多,但在日军的大规模扫

荡下,还是很难活下来的。

冀中军队还没有完全整合起来,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也没有一个强大的主力,属于是一盘散沙,立即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冀中各路军队中,沿仓石路的部队是第一个感受到日军的猛烈攻势的。

驻扎在石家庄的日军第33师以及沧县的第34师在第一时间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目的是为了完全稳定沧石路一带的治安,并将冀中军的后路完全堵死,使其无法向冀南撤退。

于是,第33师团和第34师团各派出一个联队,在飞机的掩护下,用坦克和装甲车打头阵,从东西两个方向沿着沧石路展开了扫荡。

眼下,日本人的整体实力还是很强的,比如33师团,就是在熊本编成的,里面的军官都是第六师团的骨干,士兵都是第六师团的后备力量,虽然只是防御师,但是战斗力却是相当强悍的。

34师是在哈尔滨组建起来的,他们都是关东军出身,骨子里都带着一股子傲气,战斗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