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一十三章 飞机试飞(1 / 2)

加入书签

华侨们认为,由于华夏历代封建统治,愚弄人民,造成了国民的愚昧和科学文化的落后,才导致了大国被小国欺侮,大国挨小国打的可耻现实。

他们幻想华夏人的脑袋在外人飞机大炮的狠狠轰炸下能“开窍”——抛弃严重束缚民族手脚、智慧的封建枷锁,真正接受文明和科学。

因此,这部分华夏人勒紧裤带支持抗战,要比国内大后方人民倾囊支持抗战,要多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接受他们经济支援的国民政府,必须保证国内政治上的民主与自由。

所以,一但国内政治集团间出现纠纷磨擦,华侨们总是感到痛心疾首,无情斥责,并以不给经济支援相要挟,刮民党的几次反复无常,很快息鼓偃旗,与华侨的反对态度有直接关系。

鉴于这种情况,抗战第一期,常凯申不得不暂时放下了老子党、家天下的臭架子,宣布各党各派政治上一律平等,也曾一度造成国内民主政治假象,这对海外华侨是一个莫大的安慰。

他们明确宣言,掏尽腰包,支持国民政府抗战,拥护常委员长抗战到底。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成立战时公债劝

募委员会,常凯申任主任委员。第一期发行救国公债五亿元,海外华侨认购了大半,以后,凡国民政府发行救国公债,华侨都大力认购。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二年,国民政府先后发行了六次救国公债共三十亿元。华侨购买了十一亿元,占总数三分之一强。

由于常凯申以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自居,并打着民主共和旗帜,海外华侨基本上都买他的帐。国民政府之下,专门设立侨务委员会。

常凯申经常通过这个委员会向华侨求援要钱。华侨突击性的捐款已解决了政府不少难题,但常凯申苦于常年常月的战费开支,便直接打电报给各地华侨组织,请求他们搞常月捐。

常月捐,就是每月都有个固定的捐款数,就象老板给工人发工资一样,每月都有。海外侨胞竭尽全力,按月缴纳抗日捐款,如同按月给国民政府发工资。

南洋华侨每月平均实际捐款为:七百三十四万元;美国华侨每月平均实际捐款为:五十八万三千元:八年抗战中,华侨捐款共计为:十三亿二千二百五十三万余元。

海外华侨不仅出钱,而且出人出力。一九三

八年,滇缅公路完工,这条公路成为抗战时期祖国大陆进出口的生命线,是全国抗战的大动脉。

然而,当时国内有经验的大卡车司机及汽车修理工来源奇缺,临时培训又来不及,设在昆明负责管理这两条运输线的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就积极向海外招募机工。

直到一九四二年五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前,南洋机工们共抢运了四十五万吨以上的军事物资,极大地支持了祖国的抗战事业。

在三千多名机工中,因炸死、疾病、车祸等为国捐躯的就达一千多人,占全体回国南洋机工的三分之一多。海外游子之心,在国难当头之际,表现得如此炽热,如此崇高伟大。

而海外华侨中,除了南洋华侨外,还有一少部分就是华夏八大地方商人中的晋商。

外海晋商不多,团结起来回国帮助发展不过几十个,但是资金还是有的。

这次他们回国来支持阎老西,其实对他并不是十分满意的,但是陈天民的凭空出现,让他们陡然提升了信心。

这个同样是山西老乡的小伙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生生从河曲县的

一个村落据点,带领一支八路军队伍发展到能够和鬼子旅团,甚至师团级别的部队大作战。

居然还能屡创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前所未有之事。

看来八路军就是比国府军强。

这次三村根据地之旅,不但是阎锡山的人在如饥似渴的参观,学习,华侨团也在睁大了眼睛,观察着三村根据地的一切。

……

与此同时,暂时与鬼子形成相峙局面的特别独立加强营,依然在整军,要和鬼子来一场大决战。

蓝天白云,天气晴朗,两架飞机在空中翱翔。

陈天民放下望远镜,又伸手把架在额头的墨镜放下,微笑着和旁边的飞行员和技术人员交流。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华夏航空工业起步并不算晚。1911年,华夏就拥有国人自制的飞机,比俄、德等国都早,仅在美、英、法三国之后。

华夏在1914年就制成第一架飞机,当时,世界上能造飞机的国家也屈指可数。

这是因为在美国、欧洲的掌握了航空工程技术的华夏专家纷纷回国效力,使华夏制造飞机能越过最初的探索阶段,有较高的起点。像冯如、潘世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