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军工的进步(1 / 2)

加入书签

春梅好一会没说话,两人闷头走了一会,春梅才低声幽幽道,“我知道我们不般配,无论年龄,才华还是相貌,所以你放心,我不会给你出难题的。但是妈年纪大了,身边需要人照顾,你也不能逼我走。”

陈天民有些奇怪,“我逼你走?这话说得什么意思?”

春梅脸一红,不再说话,加快脚步进了院子。

因为担心陈天民腹背受敌,胡玉斌不顾陈天民的反对,把陈天民新家的左右邻居,都换成了民兵骨干的家庭。

家对面又长年累月设了个隐蔽岗哨,以保证老母亲和春梅的安全。

岗哨自然认得陈天民,见他回来,激动地就要挺胸敬礼,陈天民微微摇头,示意他不要暴露身份。

跟着春梅进了自家院子。

陈母拿着把扫帚,正在扫院子,春梅一见连忙迎上去。

“妈!我说了这些琐碎的活儿等我回来干,您快歇着吧。”

陈母眼睛花了,看不清后面陈天民的面孔,迟疑道,“是谁来了?胡政委来看咱们了?”

陈天民心里一愧,看来政委来自家看望母亲的次数,都比自己回家的次数多。

也没办法,家里有个春梅

,出来进去不方便,也怕母亲逼他一定要娶春梅。

“妈!是我回来看您了。”

陈母一见是他,哼了一声,转身回屋了。春梅手脚麻利的做饭做菜。

陈天民陪母亲聊天,陈母这次倒也没逼他,只是对他有些爱答不理。

一直到吃饭,母子也没说上几句话。

陈天民一边吃饭一边尴尬,因为三个人都是闷声吃饭,没人说话。

心想要是自己不回来,春梅和母亲只怕还能说笑几句吧。

这样下去不行,看来还是要想个办法才好。要不然,给春梅找个好小伙,嫁出去?

心中约略有了想法,在家又坐了一会儿,陈天民就回去工作了。

……

半山洞后山,“轰”地一声巨响,土木碎石四散飞扬,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深坑。

陈天民和姚闵等人从后侧的战壕里出来,走近观察试验的效果。

这里自从后勤和兵工厂搬走之后,就逐渐成了练兵场和新式武器试验的地方。

爆炸的效果非常好,这次做的是连环雷的试验。

自从前些天,徐宝根在神池县东南做了个连环雷雷场,炸死炸伤鬼子两百多人,并且制造了一个方圆几

十米的有效隔离带之后,陈天民觉得这种战法值得提倡,所以希望改进连环雷。

他和姚闵提出的要求就是,能不能做出爆炸威力相近,但是炸药量和钢铁用量更少的地雷。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铁壳薄了,更少的炸药反而更容易爆开,威力不逊之前也算符合科学原理。

姚闵带着工人们大干几天,终于有了进展。

现在的兵工厂,人数虽然不算多,只有四五百人,但是技术含量非常高,已经自造了很多条先进的流水生产线。

使得原本耗费人力物力的一些基本生产变得容易很多。

而且由于这里煤炭都是富矿,火力旺盛,能把钢铁炼得强度韧度都非常高。比之美日德苏等工业强国的特种钢并不逊色。

而且这里的铁矿也都是富矿,产出的铁强度密度本身就大,用了高能碳炼烧出钢材比鬼子的铁轨钢也不差分毫。

有了过硬的原材料,出产的武器装备质量自然过得硬。

而且这里还汇集了二十余位工业,矿业,能源,制造等各行业的专家,综合实力已经算是华夏第一。

别说八路军总部那个简陋的小兵工厂,就算常凯

申手下的几个比较有名的兵工厂,也比不上这里。

这些专家,最高兴的就是有和国外一样先进的原材料,至于设计,生产新产品,他们的创造性并不比外人差。

而且这里环境既安全,条件又好,大家都干的非常满意。

“那几个鬼子艺伎,别说跳的还真不错,身材也挺好……”姚闵摘下手套,抓起一撮土捻了捻,又端到鼻子底下闻了闻。

“就可惜华夏语说的太烂了,说了半天我就只听懂了几个词。”

“那回去我让唐萍加码训练,争取下次就能让您听懂。”

整个晋中北,能让陈天民这么谄媚的说话的,除了他老妈,就是这位姚闵了。

就算旅长来,陈天民也敢呛得旅长胸口疼,但是对这位姚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