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三章 穿燃弹的厉害(1 / 2)

加入书签

陈天民见惯了这些民兵们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见他注意力转过来,才说道,“郭队长!你们来的好早啊,我们这里还没结束战斗。让大家伙儿在后面稍等下,一会儿就好了。”

郭炳权一听,满脸的不愿意,“陈连长!我们县大队虽然装备不好,但是我们还是会打仗的,哪个方向缺人,你只管下命令,我们绝不皱一皱眉头。”

陈天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位郭大队长是生怕自己的县大队参与程度不深,等下瓜分战利品的时候没资格发言。

“老郭!右前方七百米,有个鬼子地堡,里面有一挺重机枪两厅轻机枪,现在阻碍了我三班的攻势,你的人能打下来嘛?”

郭炳权一愣,差点就脱口而出的“交给我们吧”,生生地咽了回去。

这么远的距离,自己手下这帮大刀队,就算冲到面前,也无能为力,只能是给鬼子送人头。

陈天民在他肩头轻轻一拍,“老郭!我陈天民的名字你可能听说过,我手下的河曲县县大队和偏关县县大队虽然是民兵,但是装备都不比正规军差,现在五寨县的县大队我也在武装。”

郭炳权连连点

头,“陈连长!我前几天看了你们发行的《晋中三县抗日周报》,好多人我都认识,你们县大队的装备确实是好呢。”

“这次打下这座仓库,我先可着你们县大队来,反正这么远的路,我也带不走那么多,你放心吧老郭,先带着人等一等,别着急。”

陈天民一阵劝,郭炳权总算放了心,主要还是陈天民的名气太大了,现在晋察冀一带抗日武装,没有不知道他的。

郭炳权虽然觉得他比想象中年轻太多了,但是陈天民的气质风度,言谈举止,甚至身高体重,都是那种一看就让人信任的感觉,于是带着民兵们退下去了。

和附近十里八乡不断涌来的乡亲们汇合在一起。

“老郭!你怎么下来了!陈连长分给你们什么任务?”有人焦急的问。

郭炳权多少有些惭愧,“别问了,大家等一等,战斗结束就搬东西了。”

“那怎么行!我虽然没有望远镜,可我也看明白了,咱们的队伍虽然把鬼子压倒了里面,但是咱们人太少啊,你堂堂县大队不去帮忙,难道让我们老百姓上去打?”

那个老汉喊得脸红脖子粗,满脸的焦急。



也怨不得他,这个阶段的八路军,由于武器装备太差,很多时候都是打完三枪就冲锋,更多依靠的人海战术。

所以八路军是前排,民兵是中排,有时候连后排的民工都得上去帮忙。

当然大家都理解,咱们的人武器太差,只能靠人堆,即使出现重大伤亡也都不埋怨。

所以今天乡亲们见到堂堂县大队居然避战,实在是不理解。

郭炳权只好道,“不是我不想帮,人家陈连长根本不需要,他们的忙,咱县大队也帮不上!就那右前方,七……现在的一千三百多米的地方,有鬼子的地堡,里面有轻重机关枪,谁能拿得下?”

这么一问,大家都沉默了。

“拿下了!拿下了!地堡拿下了!”一旁的担架上,一个负了伤的中年人始终没有吭声,这时候忽然喊了起来。

他是五台县县大队的政委,在不久前的一场战斗中,县大队大队长牺牲,政委负伤,所以刚才是副大队长郭炳权上去会晤陈天民。

这个政委有个老式的单筒望远镜,大概是二点五倍的,现在这个距离,一般人只能看的大概,可是他用这单筒望远镜,还能看出敌我来



这时候刚刚那片地方,已经有特别独立加强连的战士们扑上去了。

“拿下来了?太好了!咱们也往前上一上吧,有需要随时能顶上去。”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于是大家一起往前跑了一段距离。

只见铁丝网内已经到处都是八路军战士的身影了,而原本处于多数的鬼子,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其实像豆村仓库这种情况,没有明显的掩蔽和永久性工事的时候,鬼子一般就会修筑临时性的地堡来巩固防御。

强大的火力加上隐蔽性,经常会令我军束手无策,就算最终拿下了,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但是事情到了陈天民这里,就不一样了。

“姚氏轻型机关炮”是仿制自鬼子的九七式20自动炮,性能比之还要更好一些。

这机关炮的设计理念,就是用来攻击坦克,装甲车,和防御掩体的。

七百米距离内,就算是20的钢板都能击穿,何况是连水泥都没用的土质掩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