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一章 徒劳(1 / 2)

加入书签

雪下了一整夜,整个京城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  崇祯十七年的十月十四,或者说是大顺永昌元年的十月十四,这本该是一个改元的日子,但却被一场大雪给拦住。  昨日还被李自成视为吉兆的大雪,今日便成了李自成要面对的挑战。  一大早就有人向他禀报,说是进城的军士难耐饥寒,不但抢了百姓的粮食和居处,还出现了奸污良家女子的行径。  对于急需收拢民心的李自成来说,这是最不能容忍的。  他下令处决了奸污良家女子的军士,又处罚了纵兵抢劫的将领,希望能让城中的百姓安稳下来。  可处罚之后,问题还是摆在这里,若是不能妥善解决,早晚要出大事。  这些兄弟跟着他出生入死,等的就是有朝一日荣华富贵,妻妾成群。  上次没有打下北京,一切都还好说。  如今进了北京,不但没什么好处,却还要挨饿受冻,任谁都会心中不服。  如今急需要做的,便是拿出银子和职位出来,封赏三军。  官职好说,无非就是个虚名而已,但银子可是实打实的东西,决计不能无中生有。  李自成把希望寄托在国库和崇祯的内库上,希望能搜刮些银子出来。  军士们连夜搜查了紫禁城,但结果却让李自成大失所望。  没有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是发现了崇祯的一家人。  周皇后和带着几位公主服了毒酒,等找到坤宁宫时,除了坤兴公主中毒较浅尚有意识之外,其余都已中毒身亡。两个儿子定王和永王则是在翊坤宫里,由袁贵妃和大太监高时明看管。  当听到李自成宿在皇极殿时,高时明立时把二王献了过去。  而懿安皇后在自缢被解救之后,趁着看守的军士不备,于第二日凌晨悬梁自尽。  崇祯和两个皇后都不在人世,等于是让他从大明皇室这里直接获得皇权的计划落空了一大半。  也就是说,想在崇祯的家人身上做文章,似乎也笼络不了多少的人心。  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崇祯早早立了朱慈烺为太子,如今不在京师之中。  如果立定王或者永王作为傀儡,日后即便取而代之,也没什么正统可言。  更让李自成坐立难安的是,当户政府的官员清点完国库后,上报的国库存银。  四千七百二十四两!  堂堂大明的国库,存银竟还比不上一个县里的大户人家!  崇祯的内帑更不用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现银,只是一些布匹、字画、珠宝、瓷器。以李自成的眼光来看,根本值不了几个铜子儿。  原本他还指望着打进北京,搜刮国库的钱财,用以劳军安民。  可国库根本没有可用之财,那该怎么办?  如是犹豫了两日,李自成始终难下决断。  直到第三日,大雪依然没有停歇的迹象,紫禁城中却爆发了不大不小的乱子。  因大雪封门,京中断炊断粮者有之,无柴薪取暖者有之,饥馁冻毙者不计其数。  而城中的店铺因大军进城,唯恐遭到哄抢,是以迟迟不敢开业。  驻扎城中的大军也面临着饥饿和受冻的困境,万不得已之下,只好让一部分军士住在了紫禁城中。  如此紫禁城中的宫殿便遭了殃,那些军士几百人挤在一处,随地便溺都是小事。那些来不及逃出皇宫的宫女,落入到这些军士手中,其下场可想而知。  更有军士耐不住寒冷,拆了宫殿的木头用作取暖。  大火引燃了仁寿殿,并一路向东蔓延,大有火烧整个紫禁城之势。  这下子,整个紫禁城都乱了起来。  经过上千军士半日的纷乱,总算熄灭了大火。  李自成松了一口气之余,不得不走上了崇祯的老路,要求那些投诚的前朝官员捐款助饷。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崇祯在时,以东厂锦衣卫相逼,尚且筹不到多少银子。  如今整个京城都在观望之中,愿意出来捐款助饷的人就很少。  尤其是李自成入京还不到七日,这就开始捐款助饷,这让许多人都生了担忧,这个李自成,究竟值不值得在他身上花钱?  手中既没有银子,更没有多少粮食,让李自成头疼万分。  在送走了一大波觐见的官员之后,李自成干脆召来了牛金星、李宗敏等几个心腹,还有负责捐款助饷户政府的官员。  “这两日得了多少银子?”  李自成坐在御座上,一脸阴鸷地盯着气喘吁吁的户政府官员。  “回大王,只有白银七万余两,金一百二十两。”  “这几日,入朝觐见的就有三千多人,一共才七万两?”  听李自成的语气不对,户政府官员顿时吓的不敢作声。  越是如此,李自成越发的气愤,忽而站起身,大声咆哮了起来。  “一个个都说要为额效力,额和他们好话说尽,他们就是这么为额效力的吗?”  牛金星朝那官员使了个眼色,那官员当即告罪退了下去。  “大王,臣早就和您说过,这些大明的官员,根本不值得信任,他们的心中,只有升官发财,根本没有什么国家大义。臣听说,昨日为崇祯装殓时,只有原兵部主事刘养贞送葬,其余人皆未露面。这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您和他们讲道理,那都是徒劳。”  李自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你说的对,额对他们是太仁慈了,才让他们觉得,额还要求着他们。”  刘宗敏听的蠢蠢欲动,当即说道:“大王,您把这事儿交给我,我一定给您办的漂漂亮亮!”  李自成没有理会刘宗敏,看向了牛金星说道:“丞相,你叫上翰林院的那些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