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一章 萧瑟(一)(1 / 2)

加入书签

朱慈烺说话只是随口一句感叹,也没指望赵云蘅会回答。  听赵云蘅说的头头是道,朱慈烺不由奇道:“你如何会知道?”  “前年我从福建到京城,在山东见了不少这样的百姓。唉,两年过去了,山东依然是这般光景……”  说到这里,赵云蘅突然停了下来,侧着头想了一下,又道:“不对,前年还能见不少的流民,如今连流民也见不到了。”  一行人,在傍晚时分,终于到了临清城外。  在北直隶,朱慈烺每到一处,当地的官员都会郊迎十里接驾。  到了在这临清城,既没有见到接迎的车驾,也没有见到城里派过来引路的人。  一直又朝前行了好几里路,前去探路的人打马回报,带回一个令人惊愕的消息。  “城里没有什么人,完全是一座空城。”  巩永固得了这个消息,忙找了随行的锦衣卫同知李若琏,一齐向朱慈烺回报。  “太子殿下,常言道危邦不入,这临清城屡遭战乱,百姓逃的差不多,连就任的官员也没有,臣恐怕这附近有乱民出没。不如咱们今晚在城外扎寨,明日一早赶路,等进了东昌府就好了。”  朱慈烺有所意动,正要应下,转头看到了一旁的赵云蘅,随即改口说道:“还是住在城里吧,大伙儿行了一天的路,住在城中,总要比荒郊野外好上一些。”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进了城,如探马所言,城中空荡荡的,城中的街道上,堆满了瓦砾和焦木。  随着马车缓缓前行,入目尽是破败的房子和店铺,在瓦砾和废墟中间,还冒出了几丛一人高的野草,随风四处摆动,在黄昏夕阳之下,显得无比的萧索。  时至秋中,整个临清城却听不到一声蝉鸣,只有连续不断的虫声,在不知名的角落里引吭高歌。  李若琏一声令下,一百多人的先锋队开始忙活起来,将街道上的障碍清去,总算留出了一道可供马车行走的路。  临清城占地甚大,马车在废墟中行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总算到了城中原本的州衙所在。  这州衙显然是新近被火烧过一次,墙壁上还留着火烧的印记。  从大门往里看去,一眼就能看到州衙的深处。夜幕之下,只见到处都是残壁断垣,没几间可住的屋子。  这么残破的城池,和朱慈烺听到的临清城大相径庭。  临清城的大名,他不止一次听东宫的师父提起过。因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交汇处,北及北京,西抵洛阳,南达杭州,临清城为北方第一繁华之地,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称。  崇祯初年时,临清城人口一度百万,司礼监也在临清派了驻守太监。  谁曾想,不过十多年的功夫,“城中烟火千家集,江上帆樯万斛来”的临清几无人烟,当年的繁华之地竟成了一片废墟。  朱慈烺正感怀时,就见州衙的废墟里钻出来几个脑袋,朝着他这边张望了过来。  见州衙里竟有不明人士出没,李若琏不由一惊,叫了一百多个人进去搜查。  这些人搜查的功夫,朱慈烺跳下了马车。眼见着一群如狼似虎的军士拖着十几个人走近,不由有些诧异。  只见十几个人衣衫褴褛,面有菜色,嘴上都绑上了一根布条,口中呜呜作响,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朱慈烺皱眉道:“李指挥使,看这些人不像是悍匪,不如问问他们,到底是何身份。”  李若琏点了点头,目光在十几个人身上梭巡了一圈,指了指一个身上打着十几个补丁的中年人。  守在中年人身边的一个护卫会意,立时扯掉了绑在那中年人口中的麻布。  刚取了口中的异物,那中年人当即跪倒在地,一边叩头,一边大声哭喊道:“老爷们饶命!老爷们饶命!咱们这里真的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孝敬老爷们了,请老爷们恕罪则个!”  中年人说着,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直起身子,指了指州衙的深处,“小的刚做好了几个野菜团子,老爷们若是想要,尽管拿去!”  朱慈烺上前了两步,将中年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中年人抬起头来,见朱慈烺一副富家公子的模样,似乎不像是流匪,心中略略安心,遂对着朱慈烺重重的叩了下去,哽咽道:“小的席明源,见过少爷!见过各位老爷!祝各位老爷少爷福如东海,万寿无疆!”  朱慈烺顿时哭笑不得,不过听此人言辞流利,不像是普通的乡野之人,又问道:“你是作何营生?为何会在此处逗留?”  “我……小的哪有什么营生,就是带着族人苟且偷生罢了。”  席明源抹了一把眼泪,接着道:“小的是临清州席家村人,一个村二百余口,如今只余下我们十三人。”  朱慈烺不由一惊,问道:“临清一直都是繁华之地,比之两京也不遑多让,为何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唉!”  席明源摇了摇头,说起了不愿提起的往事。  崇祯十五年,清兵入寇山东。闰十一月,攻破临清城,掳走青壮、女子、工匠十万人,其余尽数屠戮,并将官衙民舍尽皆焚毁,大火烧了五日,余烬未灭。  当时在城中经商的席明源,得了城破的消息后,假装尸体在护城河中泡了一天一夜,这才躲过了一劫。  此战之后,临清城内百姓十之存二,生员存者仅三十八人。  而在今年二月,李自成的大军攻打北京时,又有好几波流民在临清州境内肆虐。  城中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只留下了临清这座空城。  朱慈烺听的目瞪口呆,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