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三章 雨夜(1 / 2)

加入书签

一场大雨,为无数人带来了希冀,也为无数人带来了绝望。  随着雨点越来越大,北京城的守军逐渐陷入了恐慌之中。  因火药被雨淋湿,不但火铳无法再用,各个城垛上装备的佛郎机炮也无法引燃,无奈之下,各处只得取出备用的弓箭用来御敌。  然而京营士兵久不操练,又常年吃不饱饭,士兵根本拉不动硬弓,即便勉强拉动,也无甚威力。  如床弩、狼牙拍等器械,许多兵士还是第一次见,更是无法使用。  不过是半个时辰的功夫,京城守军原本的优势不复存在。大顺军已经攻到了城墙下方,有兵士将背上的土包堆积于城下,有兵士则是急着抢攻,干脆踏着云梯攀爬而上。  一时间,多处城墙上燃起了狼烟示警。然而在这阴沉的雨夜中,狼烟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浓烟升腾到半空,与黑夜一道隐入了夜幕之中。  况且,四处都是大顺军的攻势,各处自顾不暇,即便是看到了同伴的示警,也根本无法兼顾。  “右七路十四立!”  “左八路十二大飞!”  在西直门的城楼上,棋局还在继续,随着吴国华落了第四十一手,朱慈烺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当中。  “殿下,西北、西南、东北都不属于你了,还要坚守天元的位置吗?”  “革故鼎新,代价太大,抱残守缺,未必是坏事。大势如此,只能半看天命,半在人为,若天命不属我,那也无可奈何。”  朱慈烺说完话,依旧在敛眉沉思。  得天时者昌,得地利者旺,得人和者强。  这等紧要关头,本来已经看到坚守下去的希望,却是天降大雨。  难不成,真的是天亡大明?  趁着这个空档,吴国华游目四顾,城门楼上的守军越来越少,躺倒的越来越多。  吴麟征已然喊的声音嘶哑,仍然挺立在雨中,间或向四周发出指令。  有些中了流箭的兵士,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又操起长枪,和登上城墙的大顺兵士拼杀在一起。  “天命怕是不会眷顾于我大明了。”  吴国华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喃喃说道。  “报!广宁门危急,贼寇于一刻之前,登上了城门楼。”  “报!阜成门有敌来犯,被巩指挥使杀了回去。”  “报!贼寇在西偏门里应外合,奸细大开城门,西偏门已然失守!吴总督已然派人去了宣武门,绝不放敌人入内城!”  不住有军报送了过来,朱慈烺时而点头称是,时而嘱咐上一两句,时而命人去给巩永固和吴襄传信,询问下一步的安排。  直到一刻钟过后,他的下一步棋也没有落下。  吴国华叹了一口气,正要劝说朱慈烺放弃这一局,忽地远处一声惨叫,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径直朝他飞了过来。  他躲避不及,被那物事撞在了头顶,立时钻心的疼痛。待伸手往头顶一摸,入手处全是滑腻,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大骇之下,果然就见一颗人头躺在脚底,正在骨碌碌的打着转儿。  “殿下,这……这……”  毕竟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第一次见到战场上的血腥,吴国华吓的是魂飞魄散,连说话都有些不太利索。  朱慈烺伸手按住那人头,笑道:“吴师父,此地刀剑无眼,你且回去躲一躲,有本宫和阿中在这里就成。”  丘之敦一直在替两人举着雨伞,听朱慈烺如此说,也附和着道:“吴师父,有我们在此,必不会让贼寇进了京城。”  吴国华想也没想,当即拒绝道:“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我已到了这个年岁,这把老骨头,有什么可惜的?”  “可惜不能陪师父一起下棋了,咱们这局先放着,待日后再下。”  朱慈烺的言语里毫无惋惜,话音刚落地,便抽出腰间的宝剑,朝城墙的方向走了过去。丘之敦也扔下了伞,从地上捡起了一把带血的雁翎刀,抢在了朱慈烺的身前。  “好,殿下尽管上场杀敌,老夫为殿下擂鼓助威!若有来日,定当陪殿下下完这局棋!”  吴国华对着朱慈烺的背影说完这句话,疾步走到城门楼的战鼓前,抽出鼓锤,擂出了第一声响。  这战鼓原本是激励人心和发信之用,只是随着军中火器普遍,鼓声难以盖住枪炮的声音,是以响的越来越少。  此时大雨纷飞,双方的火器都无法使用,反倒是这鼓声,一经敲响,立时从城门楼上传了出去。  吴国华有生之年还是第一次擂鼓,初时掌握不住节奏,只是信手而为。  然而作为一代乐理大家,在几声过后,吴国华便掌握了其中诀窍,一声浅,一声沉,快徐结合,鼓声铿锵有力,闻之令人热血澎湃。  “是将军令!”  不过是几个声音,朱慈烺就听出了鼓声的节奏。《将军令》本是琵琶曲,经过吴国华的演绎,少了激烈紧张,却多了一丝庄严和威风。随着一声声鼓点落下,他心内热血涌了上来,对着护在身边的护卫道:“你们不必围在我的身边,男子汉大丈夫,当为国而战!”  护卫们齐声称是,涌到了城墙中央,和登上来的大顺军队厮杀了起来。  阜成门上,巩永固正带着一干守军死命坚守。听到鼓声从西直门上传来,先是愕然,随即长笑道:“好一曲将军令!苏千户,把咱们这里的鼓也给敲起来!”  一声响鼓从阜成门传了出去,与西直门的鼓声回荡交织,响彻整个战场。  久攻不下,李自成本就心烦,听到连绵的鼓声,指着鼓声来处怒骂道:“大半夜的,不好好守城,反弄出这等丧曲,朱明当真离死不远了!”  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