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二章 相会(2 / 3)

加入书签

”  两人欲言又止,徐荣刚刚归降,皇帝应该是知道的,这话由他们说出来,会寒了徐荣的心,但如果留徐荣在皇帝身边,万一危害皇帝,后果不堪设想。  “爱卿不必多言,徐荣对朝廷忠心耿耿,朕待他如两位爱卿一样。”  “陛下!”徐荣听完这话,难掩心中激荡,顿时泪流满面:“陛下大恩,末将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刘备听到熟悉的话语,记得上一世,子龙也说过,他自然不会像信任赵云一样信任徐荣。  但徐荣是个实在人,虽然在董卓这里,董卓对他不错,但他毕竟是辽东人,和董卓的西凉嫡系是不一样的。  如果给他的条件相同,他更愿意效忠朝廷,这便是可以拉拢的对象,不光是他,段煨也一样。  西凉军不是一股势力,而是长安以西各路军阀的纠合,朝廷不可能一下灭掉他们,只能逐步分化瓦解。  刘备自然也不怕身边无将,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名战将,即使关羽、张辽不在身边,靠着四千铁骑和三万民兵,他依旧能稳定长安局势。  刘备有足够的自信,关羽、张辽却没有足够的信心,还在犹豫着要不要服从命令。  “报,太原郡骑都尉张燕到。”  “张燕?”  这个人突然到来,刘备还是有些意外的。  张燕是黑山军的首领,正月伊始跟着吕布攻打河东,如今董卓在河东和吕布交战,他怎么忽然出现在长安了呢?  张燕这个人虽然是黄巾军,但很看重朝廷的认同,朝廷册封他为骑都尉,应该是友非敌。  “快快有请!”  片刻后,张燕风尘仆仆走进未央宫,他身材精瘦,好似猿猴,散乱的头发和胡须略显狼狈。  “爱卿请坐,赵忠,奉茶!”  张燕未及落座,端起茶一饮而尽,粗粗喘了几口气:“陛下,左将军收到陛下密诏,已经引诱董卓大军进了汾水河谷,他知道陛下要进攻长安,怕陛下兵力不足,让我带一千轻骑支援,没想到陛下竟然兵不血刃打下了长安。”  “左将军现在怎么样了?”  “按照陛下旨意,在汾水河谷设置了十座城寨,等着董卓一寨一寨攻打呢,又在平阳城聚集了白波军游骑迎战董卓。”  “刘琰那边能对付的了董卓吗?”  “依末将看,有些困难,一旦董卓发现长安被占领,一定会快马回援,并州兵以步兵为主,是追不上董卓的,白波军中虽然有匈奴游骑,但并州匈奴归化已久,远远比不上塞北匈奴人,他们是缠不住西凉骑兵的。”  刘备刚刚控制长安,如果刘琰牵制不住董卓的三万铁骑,还是有些危险。  张燕拱手道:“陛下,依末将之见,可以乘董卓回攻长安,半渡而击,末将来长安时,途经蒲阪,乘坐木筏而来,董卓如果归来,可以趁着他渡河时攻杀他。”  刘备差点忘了,河东郡和长安之间还有一条黄河:“此计可行。”  徐荣拱手道:“陛下,依末将之见,董卓未必会从蒲阪渡河。”  “哦?”  徐荣长期在关中带兵,和董卓共事。  刘备相信,他或许更了解董卓:“爱卿,请讲。”  “东阳。”徐荣指了一下北边:“东阳在蒲阪以北二百里,虽然有些绕远,但那里气候寒冷,河道冰封,骑兵可踏冰而过,若我是董卓,会在蒲阪做出渡河假象,领着骑兵从东阳渡河。”  “那该如何抵挡?”  “可先行凿开冰面,等黄河再次冻结,那冰面便不能再走马。”  刘备一凝眉,眼下是初春时间,天气寒冷,河道冰面不知道有多厚,冰面也不知有多宽,派人凿冰,不知道得需要多少人,肯定要征发百姓。  让百姓去凿冰,寒冷不说,还会让百姓面临危险,可是如果让董卓的骑兵长驱而入,又会失去制胜的先机。  关键时刻,该如何抉择?  如果是曹操,曹操肯定不会犹豫的,但他不是曹操!  三万铁骑,三万铁骑,即将到来的三万铁骑该如何应对?  “陛下,末将愿连夜征发百姓,去东阳凿冰。”  “朕手里有三万民兵、四千铁骑,够不够?”  “恐怕不够!”  “那需要多少?”  “十万,沿河的百姓都要调集,包括男女老少!”  “这!”刘备叹息道:“朕初入长安,无寸功于百姓,安能让如此多的百姓冒着严寒去凿冰,容朕再想想。”  一想到百姓,刘备再也没有指挥军队作战时的杀伐果断,那不争气的妇人之仁又上来了,明知最佳的选择是什么,却又难以做出决断。  如果手边再多些武将,再多些兵马,如果经营长安的时间再长一点,和百姓的关系再深厚一些,他断然不会如此难以抉择。  “陛下,事不宜迟!”  “朕说了,容朕再想想!”  这一声怒吼之后,整个殿堂陷入了寂静,刘备知道,在场的将领们可能对他失望极了,但是他就是做不到!做不到!做不到!  “报!期门校尉张飞率领三千铁骑到来!”  “什么?他怎么会来?还有三千铁骑,这不可能,这不可能啊!”刘备此时的心情有些难以言喻,感觉是激动,但更多的是不可思议。  “三弟,三弟来了!”关羽也跟着叫出声来,张飞上次奇袭武关后再也没了音讯,怎么会在此时归来?  “快请翼德进来!”  ……  “哈哈哈哈哈哈!”张飞大笑着进入宫殿,见了陛下伏地叩拜道:“陛下,俺就知道,陛下要打长安了,俺就夺了武关,一路拿下商县、洛县,这就到陛下面前了。”  “翼德,此乃机密,你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