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章 君子伪善心(1 / 7)

加入书签

咸阳学宫的学者们以为, 他们吵出一个结论来之后,荀子才会把他们达成了一致意见的文书呈递给秦王。

荀子却在自己心里划了一条时间线,到了那个时间,无论有多少人反对, 直接将文书当着满朝卿大夫的面, 以丞相的身份呈交给秦王, 一锤定音。

咸阳学宫的学者们不知道心里是什么反应,看秦王柱的表情, 他肯定是很愉快的。

荀子没有说秦王柱怎么守孝, 话里话外都是为了庶民。

嬴小政和朱襄也在朝堂上。不过他们是在朝堂一旁的屏风后面坐着,群臣看不到他们。

朱襄叹了口气, 脸上都是看热闹的笑容。

嬴小政嘴角微抽,想起了梦境中那个秦帝国的守孝之事。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虽然希望能够兼容并包,接受东方六国的学问,也让东方六国的学者们接受他和秦帝国。

但秦始皇无论怎么忍让, 对方连个眼神都不给他,更别说真心给他献策了。

那群东方学者张口闭口就是分封, 秦始皇无论问什么策,他们都会将话题先拐到分封上,秦始皇不想提这件事, 他们就反复地说。

朱襄若在嬴小政梦境中那个秦始皇的朝堂,一定会感到一种令他怀念的熟悉感。

他在网上和人吵架的时候经常碰到这样的复读机。

总之对方已经带着立场和你谈话, 无论谈什么都没用,他有明确的立场和目的, 并不想真的和你好好说话。

所以秦始皇的守孝政策, 仍旧是原本属于法家的秦吏们规定, 所以出现了两个极端。

首先,秦民不能为自己的父母守孝,“令曰:吏父母死,已葬一月;子、同产,旬五日;泰父母及父母同产死,已葬,五日之官”;然后,秦民要为皇帝守非常苛刻的三年重孝。

梦境中的秦始皇颁布的这个律令与嬴小政本人的想法出现了分歧,嬴小政便将此事改头换面,询问舅父的意见。

朱襄当时告诉他,这是秦朝“亢上抑下”,是商鞅虐民的政策的延续。

“只是民也是人,兔子被压狠了都会咬人,何况黎民?”当时朱襄的笑容十分无奈,“无论高高在上的君王是否接受这一点,待黎民的怒火一点点累积,终于焚尽了他巍峨的江山时,他没机会明白,他的后人也会明白。”

嬴小政看着舅父的笑容,出现了不寒而栗的错觉。

听到荀子的献策后,嬴小政抬头低声问道:“舅父,国民只为君王守孝三十六日,不会轻视君王吗?”

朱襄微笑道:“他们会发自内心地感激君王。”

嬴小政道:“我问的是,他们会不会轻视君王的权威。”

朱襄揉了揉嬴小政的脑袋:“政儿,你要明白一点,活着且有权力的君王才有权威。”

嬴小政咬了一下还没掉的后槽牙,露出愤愤不平的神色。

朱襄道:“政儿,每个君王都希望自己的权威无论生死都永远存在,但现实不可能。你看无论暴君明君,哪怕被奉上了神坛的三皇五帝,现在有谁真心惧怕他们?权威即恐惧,只要这个人死了,就不会再有人惧怕他了。”

“后人会尊敬你的功绩,会崇拜你,向往你,甚至神化你,但不会惧怕你。”朱襄说这句话的时候,视线好像透过宫墙看向了遥远的彼方。

后世人对秦始皇就是这样,敬仰他,崇拜他,向往他,甚至恶趣味地叫他“政哥哥”,好像秦始皇变成了舞台上的小鲜肉爱豆一样。

不说那些闭着眼睛对秦始皇真实的暴|政视而不见的迷弟迷妹,就算是正视秦始皇是暴君的人,也不会因为秦始皇的暴虐事迹而惧怕他。

因为秦始皇是一个已经作古几千年的死人,再暴虐,又能拿现在活着的人奈何?

“政儿,畏惧会随着你的死亡而烟消云散,只有敬意会长存。”朱襄收回视线,“若你想后世人都永远记着你,就做出更多让他们永远尊敬你的事。”

嬴小政冷漠脸:“哦。”

朱襄失笑:“不过政儿就算不特意做什么,你也一定会让后世人永远尊敬你,这一点舅父很放心。”

嬴小政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秦王柱给朱襄和嬴小政使眼色。

你们俩怎么还聊起来了?注意点!在上朝呢!

秦王柱抓心挠肝,真想也凑过去和朱襄、嬴小政一起畅谈今日之事。他心里有很多话要分享。

可惜,他还得熬到朝议结束。

荀子拿出“国民为国君守孝以日代月”后,有人立刻反对,说这丧失了国君的威严。

荀子不紧不慢地反驳:“我听闻先主有一年重病,敬爱他的国民纷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