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零九章 远古日月,何谓两仪(1 / 2)

加入书签

“喂,瞎瞎。” 赵长河本来实在不想事事问瞎子,因为除了天书相关,她基本什么都不会说,平白碰壁,说不定还要白被吐槽讥讽。 但这个身躯化世界的猜测感觉很惊悚,说不定瞎子也有可能会感兴趣? 果然识海之中传来瞎子懒洋洋的“嗯?” 赵长河吁了口气:“你既然回应,说明我猜对路子了?” 瞎子懒懒道:“差不多吧。” “是不是离谱得过分了,我再怎么看,天榜老崔嬴五他们也还在武侠……如果真是身躯化世界,这不仅是仙侠,还高仙了……” “两个纪元的割裂本就严重,你来灵族,岂不就是寻找二者相接的桥梁?” “可即使猜出了,有任何价值吗?”赵长河趁机道:“朱雀白虎汇于西南之野,应该不是要让朱雀和迟迟跑来这里干啥的吧?” “她们?她们现在只是自称的朱雀白虎,真以为远古大巫笔下的朱雀白虎和她们有一个铜板的关系?配嘛?” 赵长河敏锐地捕捉到了“现在”这个词……现在只是自称……说明瞎子心中,她们未来还真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朱雀白虎,上应星辰。 他没说这话,转而道:“但问题在于,灵族大巫对于天象的认知不应该是朱雀白虎,他哪怕说西方星座都比这个正常一点吧?他认识夜帝?” 瞎子有些困惑:“为什么灵族大巫不能认朱雀白虎?” 赵长河挠挠头,不知道怎么说,半晌才道:“所以真指天文?指的某一种天象之下,这人能复活吗?” 瞎子没好气道:“拜托,我怎么知道?” 赵长河:“?” “我又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一位能身化小世界的大巫是什么级别,他所留的箴言我凭什么就必须能解其用意?” “逼格掉了瞎瞎。” 瞎子懒得理他。 你抹美容液的时候,心里有逼格吗? 赵长河淡淡道:“何必瞒我呢,至少伱能知道两件事。” “哦?” “一,如果这位真的已经身化土地了,这种情况还有没有可能复活?” 瞎子沉默片刻:“身躯当然不可能再从土地化为血肉,但灵魂未可知。所以起码你担心的天崩地裂让你的小丫鬟变成齑粉的事情不会发生。” 赵长河冷笑:“我不仅担心这个,我还担心你们上个纪元的所谓崩溃就是这样造成的。” 瞎子听得有点惊艳,笑了笑道:“不是。” “那好,第二,你至少该知道他指的天象是什么时刻?” “其实就是夏秋之交的某一天,极可能是秋分,落日时分,日月同在之刻。” “……就这?那说得那么玄乎干什么?” “因为朱雀白虎相交于西南,是指夏秋之交,但并不是每一年的夏秋之交都配用这个称呼。他具体指哪一年、或者是否需要真正的朱雀白虎来推动什么、以及祂留下这个箴言是想告知后人什么,都未可知也——再说一遍,我不是全知全能。” 赵长河点点头,抬头看了看天色。 现在就是夏末,夏秋之交岂不就快了?理论上从现在往后的每一天都能算夏秋之交,那不如也别想太多了,就在这里修行一段时间,等到时候看看就是了。 另外,从地图的形状看,这边是头,所处的这个石台极有可能是灵台。 如果是一位大巫的灵台所化,肯定会有点好处,在这里修行本来就有利,还不如别想那些有的没的,静下心来修炼就是了,指不定就有了突破二重秘藏的机缘了呢…… ………… 赵长河都没有想过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也许人家确实就不是指的某一个具体的日子,而是告诉后人,在夏秋之交要来祭祖的……有你们好处。 上个纪元的灵族人应该是感受过好处的,所以死了都往这边埋,无形中应了“落日之渊”的意味,形成了归葬之地。 而这个纪元的灵族人完全失落了这个传承。 有个烧到骨子里的丫鬟陪着修炼的结果,想多静心的难度也挺大的,尤其在其他侍女们都被赶走不需要伺候的情况下,两人在这里过得更是没羞没臊。 平台之上赵长河盘膝吃东西,小丫鬟跪在面前,秀发上上下下,也在吃东西。 这是“修炼累了,告一段落”之后,常见的修炼咬……赵长河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形成的,好像就是自己坐在这里吃晚饭,思思就在那勾勾搭搭的卖烧,然后自然而然就变成这样了…… 异族小妖女,一点都没有矜持感的……非得是赵长河这样的猛男,换了个人能被活活榨干。 但对赵长河来说,反而恰如其分,他还真需要。 他轻抚思思的秀发,眼里的血红煞气渐渐消退,终至平缓。 这是赵长河在这里静修的第七天…… 不得不说,这些天的修行确实是卓有成效的。赵长河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螺旋状能量已经彻底成型,澎湃的气血与内息开始稳定,犹如平静的深海,隐藏着无尽的爆发力。 差一点点,就差一点点。 按照岳红翎说的,当她从落日映孤鸿之意,到了苍鹰袭落日的反向之意,二重秘藏就破了。 这个对应在赵长河身上有一定的难度。他没有这么明确的意象表达,他的意很虚,诸天星辰这种东西……战斗之时可能如银河倒悬,难道还能反过来变成星河倒卷?也没意义,本质上岳红翎的经验提供的意味是,从融于天地自然、利用天地之力,到了开始掌控天地之力的过程。 对于赵长河来说,那就是从能够利用周边血煞之力,到了成为煞气的主宰……或许成为主宰还早,但击破它、或是同化它,不分彼此,再也不会被侵袭,这应该是这一步的关键点。 因此赵长河的修行,一直在刻意地催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